卵巢囊肿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直径小于5厘米可观察,病理性视情况干预。手术分腹腔镜和开腹,适应证不同。药物针对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用GnRH-a类,感染相关用抗生素需谨慎。育龄期重保留功能,绝经期警惕恶性,儿童需谨慎处理,有基础病史者治疗时需监测相关指标并多学科协作。
一、卵巢囊肿的分类及一般处理原则
卵巢囊肿分为生理性囊肿和病理性囊肿。生理性囊肿多与月经周期有关,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等,一般直径小于5厘米,可观察等待,通常1-2个月经周期后复查超声,多数可自行消失;病理性囊肿则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干预。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囊肿直径大于5厘米,持续存在不消失。
怀疑囊肿为恶性。
囊肿引起急腹症,如囊肿扭转、破裂等。
2.手术方式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大多数符合手术指征的卵巢囊肿患者,尤其适合年轻、有生育需求的女性。通过腹腔镜器械切除或剥除囊肿,能最大程度保留卵巢组织。
开腹手术:适用于病情复杂、腹腔镜手术难以完成或者恶性肿瘤等情况。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需求或囊肿性质高度怀疑恶性的患者可能选择开腹手术。
三、药物治疗
1.针对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对于有痛经等症状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可使用GnRH-a类药物,如亮丙瑞林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卵巢功能,减少雌激素分泌,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从而缩小囊肿。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一般建议使用不超过6个月,对于有骨质疏松风险的女性,如绝经前期女性,需评估骨密度等情况,并可考虑同时补充钙剂等。
2.感染相关囊肿
若囊肿是由感染引起,可根据感染的病原体情况,可能会使用抗生素,但需谨慎评估,避免滥用抗生素。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抗生素更需严格遵循药敏等情况,避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等。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
若有生育需求,在治疗卵巢囊肿时需优先考虑保留卵巢功能和生育功能。对于生理性囊肿可观察等待,病理性囊肿手术时尽量选择对卵巢功能影响小的手术方式,如卵巢囊肿剥除术,而不是轻易切除卵巢。
2.绝经期女性
绝经期女性的卵巢囊肿更需警惕恶性可能,一旦发现符合手术指征的囊肿,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因为绝经期后卵巢囊肿恶变风险相对增加。
3.儿童
儿童卵巢囊肿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现需谨慎处理。对于生理性囊肿可适当观察,但要密切监测囊肿变化。对于病理性囊肿,手术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内分泌功能等多方面的影响,优先考虑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微创的腹腔镜手术等,同时术后要密切随访儿童的生长发育、内分泌情况等。
4.有基础病史的女性
如有甲状腺疾病等基础病史的女性,在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时,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等相关指标,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对甲状腺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如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女性,在考虑手术等治疗时,需评估手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手术风险、麻醉风险等,必要时需与心血管科等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