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的引起因素包括阴道内环境改变、假丝酵母菌感染途径和机体免疫力因素。阴道内环境改变涉及雌激素水平变化和阴道pH值改变;假丝酵母菌感染途径有内源性感染(三个部位假丝酵母菌互相传染)和外源性感染(接触污染物品或性接触);机体免疫力因素包括一般人群免疫力下降(长期用广谱抗生素、患严重疾病)和特殊人群免疫力特点(儿童免疫力低、老年女性免疫力下降且雌激素水平低)。
一、阴道内环境改变
1.雌激素水平变化:女性在妊娠期间,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这会使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阴道酸度提高,有利于假丝酵母菌(即霉菌性阴道炎的主要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另外,长期应用雌激素类药物,也会出现类似妊娠时的雌激素水平变化情况,从而增加患病风险。对于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雌激素水平的波动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之一,妊娠是较为常见的雌激素水平升高的生理状态。
2.阴道pH值改变:正常阴道内pH值维持在3.8~4.4之间,呈弱酸性环境,这种环境不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当人体自身原因或外界因素导致阴道pH值改变时,比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升高,会改变阴道局部的微环境,使阴道pH值升高,破坏了阴道的自净作用,为假丝酵母菌创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
二、假丝酵母菌感染途径
1.内源性感染:假丝酵母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除了阴道外,还可寄生于人的口腔、肠道等部位,这三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可互相传染。例如,当肠道内的假丝酵母菌进入阴道时,就可能引发霉菌性阴道炎。这种内源性感染在女性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导致菌群失调,引发感染。
2.外源性感染: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假丝酵母菌的物品而感染,比如接触被污染的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便器等。对于女性来说,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如果不佳,就存在通过这些物品感染假丝酵母菌的风险。另外,与感染假丝酵母菌的性伴侣进行性接触时,也可能被传染,但相对内源性感染来说,外源性感染的比例相对较低。
三、机体免疫力因素
1.一般人群免疫力下降: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正常菌群的生长,使假丝酵母菌相对增殖,引发感染。例如,一些女性因治疗其他细菌感染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在用药过程中就可能出现霉菌性阴道炎的症状。另外,患有严重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使假丝酵母菌更容易侵入阴道并大量繁殖,从而引发霉菌性阴道炎。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自身阴道健康状况,因为基础疾病会显著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增加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几率。
2.特殊人群免疫力特点: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力相对较低,若不注意外阴部卫生等情况,也可能感染假丝酵母菌引发霉菌性阴道炎。而对于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且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减弱,也更容易受到假丝酵母菌的侵袭而患上霉菌性阴道炎。老年女性需要更加注重外阴的清洁和护理,以维持阴道的正常微环境,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