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较常见,病因尚不清楚,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其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部分,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根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而致三叉神经脱髓鞘,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触传递,或使三叉神经核内的传出(痛觉)冲动与传入(触觉)冲动发生“短路”,导致疼痛发作。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继发于局部感染、外伤、三叉神经所通过的骨孔狭窄、肿瘤、血管畸形、血液循环障碍等。颅底蛛网膜炎、三叉神经炎等也会导致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三叉神经痛的疼痛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三叉神经痛的检查包括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射频电凝疗法、手术治疗等。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部分患者可发现与原发性疾病的其它表现。颅脑CT、MRI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三叉神经痛的预防应注意气候变化,避免风吹、和寒冷气候对颜面部的刺激。出门戴口罩或头巾。注意饮食,不要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神经炎等。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射频电凝疗法、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有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可以考虑神经阻滞、射频电凝疗法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