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荨麻疹可由病毒、细菌、真菌感染引发,病毒如柯萨奇等经呼吸道飞沫、消化道粪-口等途径增殖刺激免疫致肥大细胞释介质引发风团,细菌如链球菌等经皮肤破损等途径菌体成分等刺激免疫,真菌如皮肤癣菌通过直接间接接触定植其成分刺激抗原呈递细胞激活免疫致血管改变出现荨麻疹损害。
一、感染性荨麻疹的常见感染源及产生机制
(一)病毒感染相关
1.病毒种类及感染途径:部分病毒感染可引发荨麻疹,例如柯萨奇病毒、肝炎病毒等。以柯萨奇病毒为例,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等方式进入人体。病毒在体内增殖过程中,会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进而引起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荨麻疹样风团。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接触病毒感染源的机会相对较多,如在人群密集场所易通过飞沫接触柯萨奇病毒等。
2.病毒感染引发免疫反应的机制:病毒感染后,机体的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会捕获病毒抗原,将其呈递给T淋巴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进而诱导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同时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参与炎症反应的调控,最终导致皮肤出现荨麻疹表现。
(二)细菌感染相关
1.细菌种类及感染途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可导致感染性荨麻疹。例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人体,或经呼吸道等途径感染。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过程中,其菌体成分、代谢产物等作为外源性抗原,引发机体免疫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通过皮肤接触等方式,其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荨麻疹症状。成年人若长期处于卫生条件较差环境或有皮肤破损未及时处理,易接触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源;儿童皮肤娇嫩,若皮肤有擦伤等情况,也易被链球菌等细菌感染。
2.细菌感染诱发免疫应答的过程:细菌抗原被巨噬细胞等吞噬处理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进一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同时巨噬细胞等释放炎症介质,共同作用导致皮肤血管及周围组织出现炎症性改变,表现为荨麻疹。
(三)真菌感染相关
1.真菌种类及感染途径:皮肤癣菌等真菌可引起感染性荨麻疹。真菌多通过直接接触(如与患者共用毛巾、衣物等)或间接接触(如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品)的方式感染人体。真菌在皮肤表面或深层定植生长,其菌丝、孢子等成分作为抗原,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例如,皮肤癣菌感染足部等部位时,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导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进而可能诱发荨麻疹。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若经常在公共浴室等潮湿环境活动,接触真菌感染源的风险较高;成年人若有手足多汗等情况,也易滋生真菌引发感染。
2.真菌感染引发免疫反应的机制:真菌抗原被表皮内的朗格汉斯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捕获,呈递给T淋巴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后,诱导相关免疫细胞分泌炎症介质,如白三烯、前列腺素等,这些炎症介质作用于皮肤血管,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充血等,最终表现为荨麻疹样皮肤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