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原因分局部和全身,局部有感染、皮肤病变、化学品刺激等,全身有糖尿病、黄疸、维生素缺乏等,需针对性处理,一般护理要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搔抓,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糖尿病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要分别进行相应护理和治疗来缓解外阴瘙痒。
一、寻找外阴瘙痒原因并针对性处理
1.局部原因
感染因素:如霉菌性阴道炎会引起外阴瘙痒,这是因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可通过实验室检查白带常规发现假菌丝或芽孢确诊,针对此需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但具体药物需遵医嘱;滴虫性阴道炎也会导致外阴瘙痒,可在白带中找到滴虫来明确,治疗需用硝基咪唑类药物。
局部皮肤病变:外阴湿疹可出现外阴瘙痒、红斑、丘疹等表现,通过观察皮肤病变形态等进行诊断,治疗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但要根据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剂型;外阴硬化性苔藓也会有外阴瘙痒症状,可通过病理活检确诊,治疗可用丙酸睾酮等药物。
化学品刺激:使用不合格的卫生用品、穿化纤内裤等,会对外阴皮肤产生刺激引起瘙痒,此时需更换合格卫生用品及纯棉内裤,避免刺激持续。
2.全身原因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高,刺激外阴皮肤可引起瘙痒,通过检测血糖、尿糖等可确诊,需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及药物治疗等。
黄疸:肝胆疾病引起黄疸时,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会沉积在外阴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瘙痒,可通过肝功能、胆红素等检查明确,需针对肝胆疾病进行相应治疗。
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B族维生素缺乏等可引起皮肤瘙痒,包括外阴瘙痒,可通过检测维生素水平确诊,需补充相应维生素。
二、一般护理缓解瘙痒
1.保持外阴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水温不宜过高,一般30-35℃为宜,清洗时要从前向后洗,避免将肛门处细菌带到阴道及外阴。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要注意轻柔清洗,避免损伤娇嫩皮肤;成年女性要注意清洗力度适中。
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勤换内裤,内裤要单独清洗,避免与其他衣物混洗,洗完后在阳光下暴晒杀菌。
2.避免搔抓
搔抓会加重外阴皮肤损伤,甚至引起感染等不良后果。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避免搔抓,比如听音乐、看书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看护,防止其不自觉搔抓。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
孕妇出现外阴瘙痒时要特别谨慎用药,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首先要寻找瘙痒原因,若是霉菌性阴道炎引起,可先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必要时在医生评估下使用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真菌药物。要注意孕期卫生,避免滥用卫生用品。
2.儿童
儿童外阴瘙痒多与卫生习惯有关,如不注意外阴清洁等。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每日清洗外阴,家长要帮助儿童清洗,力度轻柔。如果是寄生虫感染如蛲虫感染引起的外阴瘙痒,要注意儿童肛周卫生,勤剪指甲,防止自身重复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驱虫药物。
3.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出现外阴瘙痒时,除了针对外阴瘙痒进行护理外,要严格控制血糖,规律监测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方案,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从根本上缓解因高血糖引起的外阴瘙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