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痕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特殊类型,皮肤受机械刺激后沿刺激部位现条状隆起伴瘙痒可自行消退,发病机制是皮肤受刺激后肥大细胞等激活释放炎症介质致真皮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现风团样损害,临床表现为搔抓等后数分钟沿划痕现条状隆起伴瘙痒后风团渐消退且皮肤划痕试验阳性,诱因包括感染、药物、食物、自身免疫因素,诊断靠典型皮肤划痕试验,治疗原则为避免诱因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需注意避免刺激、选合适药物并遵医嘱,孕妇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患者需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相互作用及观察不良反应。
一、定义
划痕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特殊类型,也被称作人工性荨麻疹,其特征为皮肤受到搔抓、摩擦等机械性刺激后,沿刺激部位出现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之后可自行消退。
二、发病机制
当皮肤受到外界机械性刺激时,肥大细胞等会被激活,释放如组胺等炎症介质,这些介质会使真皮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进而导致风团样损害出现,这就是划痕性荨麻疹的主要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数分钟内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有瘙痒,随后风团可逐渐消退,一般不留下痕迹。部分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类型荨麻疹的表现,如全身风团、瘙痒等,但皮肤划痕试验呈阳性是其典型特征。
四、诱因
1.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可能诱发划痕性荨麻疹,例如上呼吸道感染等。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成为诱因,如青霉素等抗生素,但具体个体差异较大。
3.食物因素:食用鱼虾、坚果等食物后,个别敏感人群可能引发划痕性荨麻疹。
4.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时,机体对自身组织的耐受性改变,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五、诊断
主要依据典型的皮肤划痕试验进行诊断。具体操作是用钝器轻划皮肤,若1-3分钟内出现沿划痕的条状隆起风团,即可判定为皮肤划痕试验阳性,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划痕性荨麻疹。
六、治疗原则
1.避免诱因:仔细排查并尽量避免可能诱发划痕性荨麻疹的因素,如明确因某种食物诱发则避免食用该食物,因感染诱发则积极治疗感染等。
2.药物治疗:可选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但需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性,例如儿童患者应谨慎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孕妇用药需在医生评估利弊后谨慎使用。一般以缓解瘙痒、控制风团发作为目标,通过抗组胺药物阻断组胺与受体结合,减轻炎症反应。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对刺激更敏感,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可能诱发刺激的物品,如粗糙的衣物等。在选择药物时要优先考虑儿童适用的剂型和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等产生不良影響的药物,且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2.孕妇患者:孕妇患划痕性荨麻疹时,用药需谨慎,因为部分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应先咨询医生,权衡药物治疗对孕妇自身病情控制和对胎儿潜在风险后,再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尽量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症状,如避免刺激等。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皮肤的耐受性等情况,密切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