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是常见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出现紫癜、黏膜及器官出血等表现,病因包括感染、食物、药物及其他因素,临床表现有皮肤、消化道、关节、肾脏等方面表现,分类有单纯型等多种,诊断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检查排除其他出血性疾病,治疗原则为消除致病因素、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密切监测肾功等,妊娠期女性用药谨慎,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
一、定义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使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引发血液渗出,出现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等表现。
二、病因
1.感染因素:多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相关,病毒(如风疹病毒等)、寄生虫感染也可能诱发,儿童群体中感染引发的情况较为常见。
2.食物因素:鱼虾蟹等异种蛋白食物可作为过敏原,引发机体变态反应。
3.药物因素:抗生素(如青霉素等)、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可能成为致敏原。
4.其他因素:花粉、虫咬、疫苗接种等也可能诱发该病。
三、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儿童及青少年多发,皮肤紫癜为常见首发症状,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紫癜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初为紫红色,渐变为暗紫色、黄褐色,最终消退。
2.消化道表现:部分患者出现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伴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便血,若儿童腹痛剧烈需警惕肠套叠等并发症。
3.关节表现:可有关节肿痛,多见于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关节症状可随皮疹消退而缓解,一般不留后遗症。
4.肾脏表现:部分患者出现肾脏受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等,严重者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儿童肾型紫癜相对较多见,需密切监测肾功能。
四、分类
1.单纯型:仅有皮肤紫癜表现。
2.腹型:除皮肤紫癜外,伴有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3.关节型:除皮肤紫癜外,伴有关节肿痛等关节症状。
4.肾型:除皮肤紫癜外,有肾脏受累表现。
5.混合型:具有上述两种及以上类型的表现。
五、诊断
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如皮肤紫癜的特征性表现、伴随的消化道、关节或肾脏症状等,结合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等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其他出血性疾病以明确诊断。
六、治疗原则
1.消除致病因素:积极寻找并去除过敏原,如控制感染、避免接触可疑食物或药物等。
2.一般治疗:患者需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注意饮食,有消化道出血者需暂禁食。
3.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改善过敏症状,病情较重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存在肾脏受累等情况时可能需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密切监测肾脏功能变化,因儿童肾型紫癜相对常见,且要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防止病情反复,日常活动需适当限制,保证充足休息。
2.妊娠期女性:用药需谨慎,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胎儿状况。
3.老年人:需注意可能合并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的代谢及治疗的影响,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