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炎症的引发因素包括生理结构因素、病原体感染、不良生活方式及其他因素。生理结构上女性生殖系统特殊易污染,不同时期人群患病风险有别;病原体感染有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多种情况及相应诱因;不良生活方式如卫生习惯不佳、过度清洁、穿着不恰当会增加患病可能;宫腔操作不规范及免疫力低下等其他因素也会引发妇科炎症。
一、生理结构因素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特殊,阴道与尿道、肛门相邻,局部潮湿,容易受到污染。比如,尿道短而直,距离阴道较近,细菌容易从尿道侵入阴道引发炎症;肛门周围的细菌也可能蔓延至阴道,这是妇科炎症常见的诱因之一。青春期少女和育龄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发育旺盛,局部抵抗力相对较弱,也较容易发生炎症。而绝经后的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进一步降低,更容易出现老年性阴道炎等妇科炎症。
二、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常见的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例如,细菌性阴道病主要是由于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大量繁殖引起。性生活频繁、多个性伴侣等因素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因为这些情况可能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平衡。
2.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致病真菌。当女性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等情况下,白色念珠菌容易大量繁殖引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比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其他细菌的生长,从而使白色念珠菌相对占优势,导致感染发生。
3.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可引起宫颈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在性活跃的人群中,感染的几率相对较高,如果性伴侣患有相关感染,很容易通过性接触传播给另一方。
4.病毒感染: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此外,密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也可能感染,但性传播是最主要的方式。
三、不良生活方式
1.卫生习惯不佳:不注意外阴清洁,如不勤换内裤、不每天清洗外阴等,会使局部细菌滋生,增加炎症发生的可能性。比如,内裤长时间不更换,会积聚分泌物和细菌,刺激外阴和阴道引发炎症。
2.过度清洁:有些女性过度使用阴道洗液冲洗阴道,会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导致阴道自净能力下降,容易引发炎症。正常情况下,阴道内有一定的菌群平衡,维持着阴道的酸性环境,过度冲洗会打破这种平衡。
3.穿着不恰当:长期穿着紧身化纤内裤,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和湿度升高,有利于细菌滋生,增加妇科炎症的发生风险。紧身化纤内裤不透气,不利于阴道分泌物的蒸发和排泄。
四、其他因素
1.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等宫腔操作,若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或者术后不注意卫生,容易将外界细菌带入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炎症。例如,人工流产手术中,手术器械可能会损伤宫颈和子宫内膜,为细菌入侵提供机会。
2.免疫力低下: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使女性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妇科炎症。糖尿病患者血糖较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自身抵抗力降低,容易并发妇科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