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是40岁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属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严重亚型,病因包括遗传、自身免疫性疾病、医源性因素及环境生活方式因素,临床表现有月经相关、绝经相关表现及远期健康风险,诊断需结合病史等且至少两次检测FSH>25U/L等,治疗有激素替代治疗及针对并发症防治,特殊人群育龄期需评估生育等,老年用药需评估风险,有基础疾病者要控基础病及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
一、定义
卵巢早衰(POF)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主要特征为月经异常(如闭经、月经稀发)、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血清卵泡刺激素(FSH)>25U/L]及雌激素水平降低,属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一种严重亚型。
二、病因
(一)遗传因素
部分女性存在X染色体异常(如Turner综合征相关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如FMR1基因前突变等),可导致卵巢早衰发生风险增加。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卵巢,如甲状腺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卵巢组织,引发卵巢功能减退。
(三)医源性因素
盆腔手术(如卵巢囊肿剥除术、子宫切除术等)可能损伤卵巢血供;盆腔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可直接破坏卵巢内的卵泡,导致卵巢功能提前衰退。
(四)环境及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熬夜、吸烟、过度节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干扰内分泌稳态,影响卵巢功能;长期暴露于某些环境污染物(如塑料制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等),也可能对卵巢产生不良影响。
三、临床表现
(一)月经相关表现
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如月经稀发(月经周期延长>35天)、闭经(月经停止≥6个月),部分女性可出现月经量减少。
(二)绝经相关症状
出现潮热、盗汗、阴道干涩、性欲减退、性交疼痛等,长期雌激素缺乏还可导致泌尿生殖道萎缩等问题。
(三)远期健康风险
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增加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升高)等发生风险。
四、诊断标准
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至少两次(间隔>4周)检测血清FSH>25U/L,同时雌二醇水平降低,并排除妊娠、高泌乳素血症等其他导致月经紊乱的疾病。
五、治疗原则
(一)激素替代治疗
通过补充雌激素(必要时联合孕激素),缓解潮热、阴道干涩等绝经相关症状,同时预防骨质疏松等远期并发症,但需在医生评估后个体化应用。
(二)针对并发症防治
对于已出现骨质疏松的患者,可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必要时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关注心血管健康,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维持心血管功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育龄期女性
若有生育需求,需评估卵巢储备功能,可考虑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助孕,但需知晓自然受孕概率显著降低;同时需密切监测妊娠相关并发症风险。
(二)老年女性
激素替代治疗时需严格评估心血管、乳腺等风险,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包括乳腺检查、骨密度检测等)。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在治疗卵巢早衰过程中,需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及对基础疾病的影响;接受过放化疗的患者,需长期随访卵巢功能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