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肿物与雌激素水平持续刺激、炎症等相关育龄期高发,表现为月经异常等,无症状小息肉可定期观察,有症状大息肉多需宫腔镜摘除;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良性肿瘤与性激素相关各年龄段可发,症状因部位等而异,小无症状近绝经者可随访,有症状或大的可药物或手术治疗,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不同。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差异
1.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的肿物,可带蒂或无蒂,本质是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及血管过度生长,发病多与雌激素水平持续刺激、炎症等因素相关,育龄期女性相对高发。
2.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其发生与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及雌激素、孕激素等性激素密切相关,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多见于30~50岁育龄女性。
二、临床表现区别
1.月经相关表现
子宫内膜息肉:常表现为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紊乱等,部分患者可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还可能影响受孕导致不孕。
子宫肌瘤:症状因肌瘤部位、大小、生长速度等而异,黏膜下肌瘤多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肌壁间肌瘤较大时可致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浆膜下肌瘤对月经影响相对较小,但较大肌瘤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其他症状。
2.其他表现
子宫内膜息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若息肉较大或合并感染,可能出现白带增多、异味等。
子宫肌瘤:较大的肌壁间肌瘤或浆膜下肌瘤可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导致便秘等;黏膜下肌瘤脱出于宫颈口外时,可能出现坏死、感染等。
三、影像学表现不同
1.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超声可见宫腔内单个或多个高回声团,边界清晰,部分可探及蒂部。
子宫肌瘤:超声表现为子宫肌层内低回声或等回声结节,边界多清晰,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等不同类型。
2.宫腔镜检查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可见宫腔内有单个或多个息肉样突起,色泽与周围内膜相似或稍红,蒂部宽窄不一。
子宫肌瘤:宫腔镜下可观察到黏膜下肌瘤的形态、大小及位置等,肌壁间肌瘤及浆膜下肌瘤需结合其他检查判断。
四、治疗方式差异
1.子宫内膜息肉
对于无症状、小的息肉可定期观察;有症状或较大的息肉多采用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术后需注意预防复发,因存在一定复发风险,需定期复查。
2.子宫肌瘤
若肌瘤小、无症状,尤其近绝经年龄者,可定期随访观察;对于有症状或肌瘤较大者,可根据情况选择药物治疗(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或手术治疗(如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等)。
五、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
子宫内膜息肉可能影响受孕,需及时评估处理;子宫肌瘤若较大或影响生育,可能需手术干预,不同类型肌瘤对生育影响及处理方式不同,需个体化评估。
2.围绝经期女性
子宫内膜息肉有一定恶变可能,需关注息肉变化;子宫肌瘤若绝经后未萎缩,需警惕恶变风险,定期复查超声等检查。
3.特殊情况
对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因治疗对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