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且病情缓慢进展,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辅助检查包括X线、呼吸功能、血液检查等;诊断需依据症状及排除其他类似疾病,要考虑不同人群因素。
一、临床表现
1.症状特点: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咳嗽一般晨间明显,白天较轻,晚间睡前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部分患者有喘息,多由合并支气管哮喘等引起,若伴肺气肿时可表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急。
2.病程特点:病情缓慢进展,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少见,若有相关表现需谨慎排查其他病因;老年患者由于肺功能本身有一定退化,症状可能更易加重,且感染等诱发因素影响更大。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人群慢性支气管炎发病风险显著增高,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黏膜,导致气道炎症等改变;有职业粉尘、化学物质接触史者也易患病。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者如既往有支气管扩张等,发生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也会增加。
二、辅助检查
1.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明显。不同年龄人群X线表现基本类似,但儿童骨骼等发育特点可能使一些细节观察需更谨慎。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肺气肿等改变时,可见肺野透亮度增加等肺气肿表现。
2.呼吸功能检查:早期无异常。如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发展到气道狭窄或阻塞时,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减少(FEV/FVC<70%),最大通气量减少,流速-容量曲线减低。不同年龄人群呼吸功能指标正常范围不同,儿童有其自身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老年患者因肺功能衰退,指标会有相应变化,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呼吸功能损害会更明显,有既往呼吸道疾病史者呼吸功能基础可能较差。
3.血液检查:细菌感染时偶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一般无特异性血液指标改变与慢性支气管炎直接相关,但合并感染等情况时会有相应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血液常规检查的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白细胞计数等有其特定范围,老年患者可能因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功能等有变化,在感染时血液指标反应可能与青壮年有所不同。
三、诊断标准
根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患)后,可作出诊断。若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等)亦可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因素,例如儿童慢性支气管炎需严格排除其他先天性或感染性疾病导致的类似症状;老年女性患者若有长期吸烟史合并慢性支气管炎,需更关注其心肺功能的综合评估;有职业暴露史的患者要详细询问相关接触情况以明确病因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