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多发生于30-50岁育龄女性与雌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等相关超声是初步诊断手段其病因有雌激素相关及遗传易感性临床表现包括月经改变、腹部包块、压迫症状诊断方法有超声检查、MRI检查治疗方式有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包括育龄女性需评估肌瘤对妊娠影响、绝经后女性需定期检查排查恶变、合并其他疾病患者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选择治疗方案。
一、定义与基本特征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多发生于30~50岁育龄女性,其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等相关,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初步诊断手段,可清晰显示肌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
二、病因与相关因素
(一)雌激素相关
雌激素可刺激子宫肌瘤细胞增殖,是肌瘤生长的重要促进因素,育龄女性因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肌瘤发生风险相对增加,而绝经后肌瘤多逐渐萎缩,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二)遗传易感性
研究表明,子宫肌瘤具有一定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亲属患子宫肌瘤,个体发病风险可能升高,提示遗传因素在其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三、临床表现
(一)月经改变
常见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长期可导致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这与肌瘤使子宫体积增大、内膜面积增加及子宫收缩不良等有关。
(二)腹部包块
较大的肌瘤可在腹部触及包块,尤其清晨膀胱充盈时更易触及,患者可自觉腹部胀大。
(三)压迫症状
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导致便秘、排便困难等,不同位置的肌瘤压迫相应组织器官会出现不同的压迫相关表现。
四、诊断方法
(一)超声检查
经腹部或经阴道超声是诊断子宫肌瘤的常用方法,可准确判断肌瘤的数目、大小、部位及有无变性等,超声下肌瘤多表现为低回声结节。
(二)MRI检查
对于超声检查难以明确或需进一步评估肌瘤与周围组织关系时,MRI检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更清晰显示肌瘤特征。
五、治疗方式
(一)观察等待
适用于无症状的小肌瘤,尤其是近绝经年龄女性,因绝经后肌瘤多可自行萎缩,定期进行妇科超声等检查监测肌瘤变化即可。
(二)药物治疗
可使用GnRH-a等药物,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使肌瘤缩小,但停药后肌瘤可能复发,且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应用。
(三)手术治疗
包括肌瘤剔除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肌瘤较大或症状严重的患者)等,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选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育龄女性
若有生育计划,需评估肌瘤位置、大小对妊娠的影响,部分肌瘤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或导致妊娠中晚期流产、早产等,必要时可在孕前或孕早期考虑手术干预;孕期需密切监测肌瘤变化,警惕红色变性等情况发生。
(二)绝经后女性
虽肌瘤多趋于萎缩,但仍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因为极少数绝经后女性可能出现肌瘤恶变,一旦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
(三)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若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治疗子宫肌瘤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需权衡药物对基础疾病的潜在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