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后遗症指病程超3个月未完全恢复的一系列症状,成因与急性期面神经受损等有关,有面部肌肉运动障碍等常见症状,对不同人群影响不同,康复有训练和手术等干预措施,需及时规范治疗急性期面瘫并早期康复以预防。
一、定义与成因
面瘫后遗症是指面瘫病程超过3个月,因治疗不及时或不当等原因导致恢复不完全而遗留的一系列症状。其成因主要包括急性期面神经炎症水肿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面神经进一步受损;或者面神经损伤较重,自身修复能力有限等。例如,贝尔面瘫患者约有10%-15%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二、常见症状表现
1.面部肌肉运动障碍:患侧面部肌肉无力、联动等情况较为常见。比如患者闭眼时可能伴有口角抽动,微笑或做其他面部动作时出现眼部不自主闭合等联动现象;面部表情肌运动明显受限,无法正常完成抬眉、鼓腮等动作。
2.面部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面部感觉减退或过敏等情况,例如患侧面部对温度、疼痛等感觉的敏感度与健侧不同。
3.眼部问题:由于眼轮匝肌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眼裂闭合不全,导致角膜暴露,容易引起眼部干燥、异物感、流泪甚至角膜炎等问题。
三、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
1.儿童患者:儿童面瘫后遗症可能影响面部正常发育和心理状态。需密切关注眼部保护,防止眼部并发症,同时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干预,康复训练方式需根据儿童身体特点制定,以温和、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减少对其成长过程中心理和社交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2.成年患者:成年患者面瘫后遗症可能影响其社交、工作等。在康复训练方面要根据个体身体状况和恢复进度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内容,同时要关注患者因面部外观和功能问题产生的心理压力,可建议其进行心理疏导配合康复治疗。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面瘫后遗症恢复相对较慢,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因康复训练不当引发其他身体问题,如眼部护理要更加细致,防止眼部感染等并发症,康复训练要考虑其身体耐受程度,适当调整训练方案。
四、康复干预措施
1.康复训练
面部肌肉运动训练:包括皱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动作的训练,通过逐步增加运动幅度和力量来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一般每天进行多次训练,每次训练根据患者耐受程度控制时间。
物理治疗:如低频电刺激、红外线照射等物理因子治疗,可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低频电刺激可选择合适的频率和强度刺激面部相关肌肉,促进肌肉收缩和神经传导功能改善;红外线照射能温热局部组织,增加代谢,对缓解肌肉萎缩等有一定帮助。
2.手术干预(部分情况):对于一些严重的面瘫后遗症,如面部肌肉严重挛缩等情况,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面神经减压术后续的整形手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风险,需严格评估后决定。
五、预防措施
1.及时规范治疗急性期面瘫:一旦发生面瘫,应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包括合理使用药物(如早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面神经水肿等)等,确保面神经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降低遗留后遗症的风险。
2.康复早期介入:在面瘫急性期过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即使在发病初期,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面部肌肉被动运动等,防止肌肉进一步萎缩和功能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