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癫痫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遗传因素使约20%-30%小儿癫痫与之明确相关;脑部发育异常包括胚胎期发育问题及出生后脑部损伤;感染因素有颅内感染致发生率10%-20%及全身感染间接影响;代谢紊乱包含低血糖影响能量供应、低血钙致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其他因素有环境刺激可诱发及热惊厥部分可发展为癫痫。
一、遗传因素
小儿癫痫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许多癫痫具有遗传倾向,比如某些单基因遗传疾病可直接导致癫痫发作,据相关研究统计,约有20%-30%的小儿癫痫与遗传因素明确相关。如果家族中有癫痫病史,那么小儿患癫痫的风险会相对增高,这是因为遗传物质的异常可能影响大脑神经元的正常功能,使得神经元容易出现异常放电,从而引发癫痫。
二、脑部发育异常
1.胚胎期发育问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母亲在孕期受到感染、接触有害物质(如辐射、某些药物等)、存在营养不良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胎儿脑部的正常发育,导致大脑结构出现异常,例如大脑皮质发育畸形等,这是小儿癫痫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临床资料显示,因胚胎期脑部发育异常导致的小儿癫痫占比较高,这类脑部结构的异常会使神经元的正常连接和功能受到干扰,进而引发异常放电。
2.出生后脑部损伤:新生儿窒息、早产、颅内出血等情况都可能造成小儿脑部损伤,影响脑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增加癫痫发病的几率。比如早产儿由于脑部发育尚未成熟,更容易出现脑部的损伤和异常,进而引发癫痫。
三、感染因素
1.颅内感染:小儿时期如果发生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病原体侵犯大脑组织,引起炎症反应,会破坏大脑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引发癫痫。例如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在感染控制不及时或感染较严重的情况下,都可能继发癫痫。相关研究表明,颅内感染后癫痫的发生率约为10%-20%。
2.全身感染:一些全身性的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等,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等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也可能间接导致小儿癫痫发作。当全身感染引起高热时,过高的体温可能会影响大脑神经元的稳定性,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
四、代谢紊乱
1.低血糖:小儿如果发生低血糖,会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导致神经元的功能异常,容易引发癫痫。尤其是在新生儿或小婴儿时期,由于其代谢特点,更容易出现低血糖情况,进而可能诱发癫痫。一般来说,血糖浓度低于2.2mmol/L时就可能引发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癫痫发作。
2.低血钙:血钙水平降低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小儿低血钙时可能出现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导致异常放电,引发癫痫。对于婴幼儿来说,维生素D缺乏等原因可能导致低血钙,从而增加癫痫发病风险。
五、其他因素
1.环境因素:小儿长期处于不良的环境中,如噪音过大、光线过强等,可能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虽然不是直接导致癫痫的原因,但可能会诱发癫痫发作。另外,精神压力过大等也可能成为小儿癫痫发作的诱因之一。
2.热惊厥:小儿时期热惊厥较为常见,部分热惊厥可能会发展为癫痫。一般认为,首次热惊厥年龄小于18个月、有癫痫家族史、发热前已有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会增加热惊厥发展为癫痫的风险。热惊厥时过高的体温会影响大脑神经元的功能,导致异常放电,若反复发生热惊厥,就可能逐渐演变为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