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摔倒后需从多方面判断是否有脑损伤风险。要观察意识状态,如摔倒后立即大哭通常意识基本正常,否则可能有脑损伤;查看精神状态,持续异常需留意;查看瞳孔情况,双侧不等大等异常要警惕;注意呕吐情况,喷射性呕吐提示颅内压增高;检查肢体活动,不对称等异常可能是脑损伤。还要结合摔倒高度、部位及后续变化综合判断,若有疑似表现应立即送医做进一步检查,有特殊病史婴儿更需警惕。
一、观察一般表现
1.意识状态:婴儿摔倒后需密切关注其意识情况。若摔倒后立即大哭,通常提示意识基本正常;若长时间昏迷不醒,或原本清醒的婴儿摔倒后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可能存在脑损伤风险。因为正常婴儿摔倒后会因疼痛等刺激迅速产生哭叫反应来表明意识清醒,而脑损伤可能影响神经中枢对意识的调控,导致意识异常改变。
2.精神状态:注意婴儿的精神状态是否与平时有明显差异。正常婴儿摔倒后可能会有短暂的情绪不安,但很快能恢复如常。若摔倒后持续烦躁不安、哭闹不止且难以安抚,或者过度萎靡、对周围事物反应淡漠,可能与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这是因为脑损伤可能引起神经递质等变化,影响婴儿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调节。
二、查看身体体征
1.瞳孔情况:观察婴儿的瞳孔大小及对称性。正常婴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毫米。如果摔倒后发现一侧瞳孔散大,或双侧瞳孔大小明显不等,或对光反射迟钝、消失,可能提示颅内有病变,如脑损伤导致的颅内压增高影响瞳孔调节中枢,这种情况需高度警惕脑损伤。
2.呕吐情况:留意是否有呕吐现象。婴儿摔倒后若出现非因进食不当引起的喷射性呕吐,即呕吐物呈喷射状喷出,这往往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之一,提示可能存在脑损伤导致颅内压升高,因为颅内病变使脑脊液循环等受到影响,进而引起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喷射性呕吐。
3.肢体活动:检查婴儿摔倒后的肢体活动情况。正常婴儿肢体活动对称、灵活。若摔倒后出现一侧肢体活动减少、无力,或左右肢体活动不对称,或有抽搐、异常姿势等情况,可能是脑损伤影响了运动神经功能,因为脑的运动中枢等受损会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三、结合摔倒情况综合判断
1.摔倒高度和部位:了解婴儿摔倒的高度以及摔倒时头部着地的情况等。如果是从较高处摔下,如从床上、窗台等较高位置摔倒,尤其是头部着地,发生脑损伤的风险相对较大;若摔倒部位不是头部,而是身体其他部位,相对头部受伤导致脑损伤的风险会低一些,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仍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例如从50厘米以上高度头部着地,脑损伤可能性明显增加。
2.摔倒后的后续变化:持续观察婴儿在摔倒后的后续表现,如在数小时甚至1-2天内是否出现上述意识、精神、瞳孔、呕吐、肢体活动等方面的进一步异常变化。因为有些脑损伤可能不是立即表现出严重症状,而是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所以持续观察很重要。比如摔倒后当时看似正常,但数小时后出现嗜睡、呕吐等情况,也需要考虑脑损伤可能。
如果婴儿摔倒后出现上述任何疑似脑损伤的表现,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脑损伤及损伤的程度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婴儿,如既往有颅内疾病等情况,摔倒后更要高度警惕脑损伤,需更密切观察和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