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急性支气管炎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致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多在寒冷季发病,病因含感染(病毒为主细菌可继发)、理化(冷空气等刺激)、过敏(过敏原致),临床表现起病急先上感后咳嗽等,诊断依病史症状、实验室(血常规等)、影像学,治疗分非药物(休息多饮水等)和药物(镇咳、祛痰、舒张剂、抗生素),预后多数1-2周恢复少数迁延,预防靠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避免诱因,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需充分休息就医、有基础病者监测原发病、其他人群注意防护防传染。
一、定义
成年人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发的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多在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发病,通常散发,无流行趋势。
二、病因
1.感染因素:主要病原体为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相对少见,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可继发感染。2.理化因素: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等可刺激气管-支气管黏膜,引发急性炎症反应。3.过敏反应: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过敏原可导致支气管过敏,诱发急性支气管炎。
三、临床表现
1.呼吸道症状:起病较急,先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咳嗽,初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随病情进展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有痰中带血,部分患者伴胸骨后不适,若伴有支气管痉挛可出现不同程度胸闷、气促。2.全身症状: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低热,体温多在38℃左右,3-5天可降至正常。
四、诊断
1.病史与症状:依据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后继发咳嗽等典型表现。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伴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病毒感染时,相关病毒检测可呈阳性。3.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可用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五、治疗
1.非药物干预:患者需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2.药物治疗:
镇咳药物:咳嗽明显者可使用右美沙芬等镇咳药。
祛痰药物:有痰不易咳出者可用溴己新等祛痰药。
支气管舒张剂:伴有支气管痉挛出现胸闷、气促者可使用氨茶碱等支气管舒张剂。
抗生素:明确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六、预后
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1-2周内可恢复,预后良好;少数体质较弱或治疗不及时者可能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
七、预防
1.增强体质:通过适度运动等方式增强机体免疫力。2.预防感冒: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3.避免接触诱发因素: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雾霾天气等情况下佩戴口罩。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患急性支气管炎时更需注意充分休息,及时就医,以防病情加重,因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2.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病等,患急性支气管炎时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状态,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急性支气管炎对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心脏病患者需警惕因咳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等情况。3.其他人群:照顾患有急性支气管炎的成年人时,健康人群要注意自身防护,避免被病原体传染,尤其是家中有儿童等免疫力相对较低人群时,更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