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护理需环境管理保持安静整洁舒适温湿度,体位安置依病情调整急性期头部抬高稳定后定时翻身,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呼吸道护理维护气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鼓励咳痰吸痰,饮食护理据吞咽功能给饮食指导能吞咽者给易消化饮食吞咽困难者鼻饲,安全护理防跌倒坠床床边装护栏地面干燥固定肢体看护,康复护理病情稳定后早期开展个体化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关注情绪疏导沟通给予支持,并发症预防压疮、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的相关防范举措。
一、一般护理
1.环境管理: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温度维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为患者提供舒适休养环境,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影响患者恢复。
2.体位安置:根据病情调整体位,急性期患者卧床休息时头部抬高15°~3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翻身时动作需轻柔,避免加重病情。
二、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体温异常时需考虑感染等并发症可能,血压波动过大可能影响脑血管灌注。
2.神经系统评估: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嗜睡、昏迷等)、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神经系统症状变化可提示病情进展或新的并发症发生。
三、呼吸道护理
1.气道通畅维护: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对于咳嗽无力或昏迷患者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年龄较大患者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减弱,更需加强呼吸道管理。
四、饮食护理
1.营养供给:根据患者吞咽功能评估结果给予饮食指导,能吞咽者给予低盐、低脂、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如瘦肉、蔬菜、水果等;吞咽困难者尽早实施鼻饲,保证营养摄入,注意鼻饲时食物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胃肠道。
五、安全护理
1.防跌倒坠床:床边加装护栏,地面保持干燥无障碍物,护理操作时固定好患者肢体,对于意识不清或肢体活动障碍患者加强看护,老年患者平衡能力差,更需重点防范跌倒风险。
六、康复护理
1.早期干预: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被动运动(活动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语言康复训练等,康复训练强度和内容需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化制定,如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康复训练强度,老年患者则需循序渐进。
七、心理护理
1.情绪疏导:关注患者心理状态,中风患者常因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支持,讲解疾病恢复过程,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不同年龄患者心理调适能力不同,老年患者可能更需要长期耐心的心理安抚。
八、并发症预防
1.压疮预防: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1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等辅助用具,对于消瘦、骨突明显患者加强局部皮肤观察,及时处理皮肤受压情况。
2.泌尿系统感染预防: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进行导尿护理,导尿操作需严格无菌,保持尿管通畅,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发生风险,老年患者泌尿系统防御功能下降,更易发生感染。
3.深静脉血栓预防:指导患者进行肢体主动或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使用气压治疗等物理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对于长期卧床患者需特别注意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