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血检异常常见免疫性因素(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存针对血小板自身抗体致计数减少等)、感染因素(病毒感染致儿童免疫介导血小板减少及感染指标异常)、药物因素(部分化疗药、抗癫痫药等致血小板计数降低);血管性紫癜相关血检异常常见过敏性紫癜(过敏原致Ⅲ型超敏反应引发小血管炎及炎症指标异常等)、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血管壁结构异常且血检无特异性相关指标异常但基因检测可发现致病基因异常);其他少见原因致紫癜血检异常包括凝血功能异常相关紫癜(维生素K缺乏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凝血指标异常)、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白血病、再障等骨髓疾病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及血检血小板计数降低等且不同年龄段高发疾病类型有别)。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血检异常的常见原因
(一)免疫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较为常见的类型,体内存在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如抗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等,这些抗体可破坏血小板,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减少,通过血检可发现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同时可能伴随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升高等情况。该类情况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女性在某些特定阶段(如孕期等)免疫状态变化可能影响发病风险。
(二)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因,例如风疹病毒、麻疹病毒、EB病毒等感染后,可能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异常,进而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更易出现此类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血检可发现血小板计数下降及相关感染指标异常。
(三)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如部分化疗药物(如阿霉素等)、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等),药物可能通过免疫机制或直接毒性作用损伤血小板,血检可见血小板计数降低。
二、血管性紫癜相关血检异常的常见原因
(一)过敏性紫癜
多由过敏原引起,常见过敏原包括食物(如鱼虾、蛋类等)、药物(如青霉素等)、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等)。过敏原可引发机体的Ⅲ型超敏反应,导致小血管炎,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出形成紫癜。血检可能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炎症相关指标异常,部分患者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呈阳性。儿童是过敏性紫癜的高发人群,与儿童免疫系统相对稚嫩及接触过敏原机会较多相关。
(二)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血管壁结构异常,导致毛细血管、小静脉和小动脉的管壁变薄、扩张,容易破裂出血形成紫癜。血检可能无特异性血小板或凝血相关指标异常,但通过基因检测可发现相关致病基因异常,该疾病在不同性别中发病无明显差异,但遗传给后代有一定概率。
三、其他少见原因导致的紫癜血检异常
(一)凝血功能异常相关紫癜
如维生素K缺乏可影响凝血因子合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出现紫癜样表现,血检可发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凝血指标异常。新生儿由于维生素K储存不足且肠道菌群未完全建立,若喂养不当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引发相关凝血异常及紫癜表现。
(二)骨髓造血功能异常
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疾病可影响血小板生成,导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检可见血小板计数降低、骨髓穿刺检查显示造血细胞异常等情况。此类疾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男性与女性发病无显著性别差异,但不同年龄段高发疾病类型有别,如儿童白血病类型与成人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