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皮下淤血有明确外伤诱因由外力致皮下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紫癜可无明显外伤与血管结构/功能、血小板数量/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常见病因分别为受伤皮下淤血因磕碰撞击等外伤致血管破裂,紫癜有血小板异常、血管因素等病因,临床表现受伤皮下淤血部位与外伤对应初期青紫色渐消退伴疼痛肿胀,紫癜中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好发下肢臀部成批对称出现伴多症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紫癜遍及全身有黏膜出血表现,血管因素紫癜反复出现同一部位伴毛细血管扩张,鉴别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处理受伤皮下淤血早期冷敷后期热敷,紫癜分类型采取避免致敏原、用抗组胺或糖皮质激素等措施,特殊人群中儿童出现紫癜需重视,老年人查慢性病等,孕妇谨慎用药兼顾胎儿安全。
一、定义与区分
受伤皮下淤血是由外力作用致皮下血管破裂,血液渗出积聚皮下形成的淤血斑,有明确外伤诱因;紫癜是皮肤或黏膜下出血形成的紫色斑块,可无明显外伤,多与血管结构/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
二、常见病因
(一)受伤皮下淤血病因
多因磕碰、撞击等外伤致局部血管破裂,血液外渗至皮下组织。
(二)紫癜常见病因
1.血小板异常: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生成减少、破坏过多等致数量/功能异常,引发皮肤黏膜出血;
2.血管因素:过敏性紫癜因机体对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致血管通透性/脆性增加,血液渗出形成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因血管结构异常反复出现紫癜。
三、临床表现特点
(一)受伤皮下淤血
有明确外伤史,淤血部位与外伤部位对应,初期青紫色,随时间渐变黄、消退,范围与外伤力度相关,局部伴疼痛、肿胀等。
(二)紫癜
1.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好发下肢及臀部,紫癜成批对称出现,可伴腹痛、关节痛、血尿等;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紫癜遍及全身,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黏膜出血表现,严重时可致颅内出血;
3.血管因素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紫癜反复出现于同一部位,伴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
四、鉴别诊断要点
通过病史询问(有无外伤、既往出血倾向等)、体格检查(观察紫癜分布、形态,有无黏膜出血、关节肿胀等)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管通透性相关指标等)鉴别。血常规可判血小板数量,凝血功能查凝血因子情况,过敏性紫癜患者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常阳性。
五、处理措施
(一)受伤皮下淤血处理
早期(24~48小时内)局部冷敷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后期(48小时后)热敷促进淤血吸收,一般无需特殊药物,疼痛明显可适当休息。
(二)紫癜处理
1.过敏性紫癜:避免接触致敏原,轻症用抗组胺药物,病情重时需糖皮质激素等;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轻度可观察,严重时需输注血小板、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3.血管因素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对症处理,出血时局部压迫止血。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出现紫癜需重视,可能提示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受伤皮下淤血时需观察儿童反应,避免延误病情。
(二)老年人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皮下淤血恢复慢,出现紫癜需排查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相关血管病变或血液系统疾病,就医时详告病史(如长期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
(三)孕妇
孕妇出现紫癜需谨慎,避免用影响胎儿药物,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受伤皮下淤血时避免过度活动加重淤血,兼顾胎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