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发低烧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等;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内分泌代谢疾病、环境因素、功能性低热等,出现经常发低烧应及时就医检查,不同人群排查病因有特点,且需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适当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一、感染性因素
1.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可导致经常发低烧,如结核菌感染,结核菌感染人体后可引起肺结核等疾病,除了低烧外,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乏力等症状,其发病与结核菌的致病性和人体的免疫状态相关,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发病;另外,布鲁氏菌感染也可引起长期低烧,多有接触牲畜等暴露史。
2.病毒感染:一些病毒持续感染也会造成经常发低烧,例如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低烧、咽痛、淋巴结肿大等;巨细胞病毒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易导致长期低烧情况,其感染后会在体内持续存在并引发免疫反应。
3.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呼吸道感染,部分患者会出现长期低烧的表现,同时伴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等症状,发病与支原体侵犯呼吸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有关。
二、非感染性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炎性关节病,患者除了有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表现外,常伴有低烧,病情活动期时低烧更易出现,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关节组织有关,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雌激素等因素有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现长期低烧,还伴有面部红斑、口腔溃疡、脱发等多系统症状,发病与遗传、环境、雌激素等多种因素相关,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
2.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早期可能表现为经常发低烧,如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出现低热,同时还可能伴有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另外,肾癌、肝癌等实体肿瘤在发展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低烧情况,肿瘤组织坏死吸收等因素可导致体温调节紊乱。
3.内分泌代谢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产热增加,患者会出现低烧,还伴有多汗、心慌、手抖、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等症状,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降低,可出现低烧,同时伴有乏力、食欲减退、血压降低等表现,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等。
4.其他因素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高温环境或穿着过厚等情况,可能影响机体散热,导致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多为轻度且去除环境因素后可恢复正常,比如在炎热夏季长时间处于密闭高温空间中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功能性低热:多见于青年女性,体温常在37.2-37.5℃之间,一般情况良好,各项检查无明显异常,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气温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对其体温有一定影响。
当出现经常发低烧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结核菌素试验、自身抗体检测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在排查病因时需考虑各自的特点,例如儿童经常发低烧要注意排除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结核菌感染等,女性要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同时,对于经常发低烧者,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但具体的饮食等调整需根据病因进一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