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的发生与感染、先天、免疫及其他等多种因素相关。儿童时期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细菌感染可引发;先天性因素包括遗传相关支气管发育异常、支气管软骨发育不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免疫失衡等免疫因素可导致;异物吸入、气道外部压迫等其他因素也会引起。
一、感染因素
1.儿童时期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儿童时期发生如百日咳、麻疹、肺炎等严重下呼吸道感染,是引起支气管扩张的重要原因。例如,麻疹病毒感染可导致支气管黏膜受损,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影响支气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支气管容易发生扩张。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严重感染,更易引发支气管扩张相关病变。
2.反复的呼吸道细菌感染:如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反复感染呼吸道,会持续刺激支气管黏膜,导致炎症反复发作。炎症会使支气管壁的弹性纤维遭到破坏,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管腔逐渐狭窄、扩张。在一些有基础肺部疾病或长期吸烟的人群中,呼吸道更容易受到细菌的反复侵袭,从而增加支气管扩张的发病风险。
二、先天性因素
1.遗传因素相关的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某些先天性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如先天性纤毛运动障碍综合征,这是由于遗传导致纤毛结构或功能异常。纤毛具有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重要作用,当纤毛功能异常时,呼吸道的自净能力下降,分泌物容易在支气管内积聚,长期刺激支气管引起扩张。这种情况在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中需要重点关注,儿童时期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排查是否存在此类先天性因素。
2.先天性支气管软骨发育不全:支气管软骨对于维持支气管的正常形态和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先天性支气管软骨发育不全时,支气管软骨结构异常,容易导致支气管壁支撑力减弱,进而引发支气管扩张。此类先天性因素在新生儿或婴幼儿时期可能就会表现出相应的呼吸道症状,需要通过相关检查进行早期诊断。
三、免疫因素
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存在缺陷,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的入侵。例如常见的X连锁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而长期的呼吸道感染持续刺激支气管,最终可导致支气管扩张的发生。这类患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病,尤其是儿童时期由于免疫功能尚未健全,更易受到影响。
2.免疫失衡相关情况: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可能出现免疫失衡导致支气管扩张。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其中包括呼吸道组织,引发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过程可破坏支气管结构,导致支气管扩张。这类患者的发病年龄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都需要关注免疫系统异常对呼吸道的影响。
四、其他因素
1.异物吸入:长期异物吸入可导致支气管阻塞,远端肺组织反复感染,进而引起支气管扩张。例如儿童玩耍时误将小物件吸入气道,若未及时取出,就可能引发长期的呼吸道炎症和支气管扩张。对于儿童来说,家长应注意避免其接触小的危险物品,一旦发生异物吸入情况要及时就医处理。
2.气道外部压迫:纵隔肿瘤、淋巴结肿大等气道外部病变可压迫支气管,导致远端支气管引流不畅,容易发生感染和扩张。这种情况在成年人中相对较为常见,当发现有纵隔或肺部相关占位性病变时,需要考虑到对支气管可能产生的压迫作用,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以防止支气管扩张的发生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