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感染乙型流感的原因是什么
乙型流感多次感染与机体免疫力因素相关,先天免疫缺陷致初始防御弱,后天因疾病、营养不良、过度劳累使免疫低下,病毒因RNA结构不稳定易变异致抗体难识别新株,个人防护不到位及环境通风差易感染,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老人免疫衰退且多基础病、基础疾病人群免疫受影响等特殊人群也易多次感染。
一、机体免疫力因素
(一)先天免疫缺陷
若个体存在先天的免疫相关基因缺陷,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基础功能异常,比如某些先天性补体缺陷等情况,使得机体对乙型流感病毒的初始防御能力就较弱,从而容易多次感染乙型流感。
(二)后天免疫力低下
1.疾病影响:患有如艾滋病等严重消耗免疫系统的疾病时,机体的免疫细胞功能被破坏,T淋巴细胞等关键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大幅降低,对乙型流感病毒的识别、清除能力显著下降,极易反复感染乙型流感;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也会不同程度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降低对病毒的抵御能力。
2.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D等营养素时,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正常生成、分化及功能发挥。例如,蛋白质缺乏会使抗体等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导致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减退,增加多次感染乙型流感的风险。
3.过度劳累: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状态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平衡,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使得机体对乙型流感病毒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反复感染。
二、病毒变异因素
乙型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其基因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主要包括抗原性漂移和抗原性转变。抗原性漂移是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或神经氨酸酶(NA)基因发生点突变,导致病毒表面抗原缓慢变异;抗原性转变则是病毒的HA或NA基因发生大幅度的基因重排,形成新的病毒亚型。当出现新的变异株时,人体之前感染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无法有效识别和结合新的变异病毒,从而使得机体再次感染乙型流感病毒。
三、防护措施因素
(一)个人防护不到位
在流感高发季节或接触流感患者的环境中,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不佩戴口罩,流感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直接进入呼吸道;接触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后,没有及时进行手部清洁消毒,病毒可通过手-口、手-鼻等途径侵入人体,增加了多次感染乙型流感的几率。
(二)环境因素影响
生活或工作环境通风不良,流感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相对较高,增加了感染的机会;长期处于人员密集且通风差的场所,如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密闭的办公室等,更容易反复接触到乙型流感病毒而多次感染。
四、特殊人群特点
(一)儿童群体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免疫功能相对不完善,对乙型流感病毒的识别和清除能力较弱;而且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外界环境和人群的频率较高,如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更容易接触到乙型流感病毒,从而导致多次感染。
(二)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衰退,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下降,对乙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应答能力减弱;同时,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进一步削弱了机体对病毒的抵御能力,使得老年人多次感染乙型流感的风险增加。
(三)基础疾病人群
患有慢性肾脏疾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机体的免疫功能本身就受到疾病状态的影响,且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一步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导致对乙型流感病毒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反复感染乙型流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