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病毒在不同环境下存活时间不同,常温干燥光滑表面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常温潮湿环境存活时间短,高温56℃30分钟可灭活,低温会延长存活时间;其存活受环境温度、湿度、物体表面性质影响;针对不同人群有相应防护建议,儿童要减少外出、注意环境清洁消毒等,老年人要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保持居住环境良好等,有基础病史人群要更严格管理居住环境、密切关注自身状况。
一、不同环境下新型肺炎病毒的存活时间
常温干燥光滑表面: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在常温干燥光滑的物体表面,例如塑料、玻璃等表面,存活时间相对较长,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天不等。有相关实验数据显示,在20℃左右的环境下,新型冠状病毒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能存活约3天。
常温潮湿环境:在常温潮湿的环境中,病毒存活时间会相对短一些。因为潮湿的环境可能会影响病毒的稳定性,使其更容易失活。例如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中,新型冠状病毒的存活时间可能会缩短至数小时。
高温环境:高温对新型肺炎病毒有一定的灭活作用。在56℃环境下,新型冠状病毒经过30分钟就会被灭活。这是因为高温会破坏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结构,从而使其失去感染活性。
低温环境:在低温环境下,新型冠状病毒的存活时间会延长。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在一些低温环境中,病毒可能会存活数天甚至更久,但具体存活时间也会受到环境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环境中的有机物含量等。
二、影响新型肺炎病毒在空气中存活时间的因素
环境温度:温度是重要因素,如前文所述,56℃以上高温可较快灭活病毒,而低温会延长存活时间。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在低温环境中需更注意保暖防护,以降低感染风险;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差,也需格外关注环境温度对病毒存活的影响,做好防护。
环境湿度:湿度会影响病毒颗粒的稳定性,潮湿环境相对不利于病毒存活,干燥环境相对更利于病毒短时间存活。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工作的人,需特别注意保持工作环境的通风干燥来减少病毒存活机会;而生活在干燥环境的人也不能放松警惕,仍需做好防护。
物体表面性质:不同物体表面性质不同,像塑料、玻璃等光滑表面利于病毒存活较长时间,而一些多孔或粗糙表面可能会加速病毒失活。有不同病史的人群,若本身皮肤有破损等情况,接触到带有病毒的物体表面时感染风险更高,需更加小心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表面。
三、针对不同人群的防护建议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在病毒传播环境中,要尽量减少外出,若外出需佩戴合适的儿童口罩。同时,要注意保持儿童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儿童接触的物品表面进行消毒,根据环境温度合理调节室内温度,避免儿童处于过冷或过热环境,降低病毒感染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应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居住环境要保持良好通风,根据天气变化适当调节室内温度,定期对居住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在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及时清洁手部,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降低感染新型肺炎病毒的几率。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有慢性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感染新型肺炎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风险可能更高。这类人群除了要遵循一般防护措施外,还需更加严格管理自身居住环境,确保环境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湿度合适,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但避免盲目自行用药,遵循专业医生指导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