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性疾病常见类型包括接触性皮炎(接触外界物质致炎,不同人群发病有特点,需避免致敏物质)、湿疹(多种内外因致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分急亚慢三期,不同人群易患情况不同,需注意皮肤保湿等)、荨麻疹(小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致局限性水肿,各年龄段可发病,分急慢性,需找避免诱发因素)、特应性皮炎(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婴儿、儿童、青年成人期表现不同,皮肤保湿是基础治疗)、药疹(药物引起皮肤黏膜炎症反应,几乎所有药物可致,表现多样,儿童和老年人易感性高,用药需谨慎)。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急性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伴有明显渗出;亚急性期红肿及渗出减轻,出现结痂、脱屑;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湿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婴幼儿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相对更易患湿疹,且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如干燥的空气、某些食物等)有关。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生活中需注意皮肤保湿,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刺激,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发病原因多样,常见的有食物(如鱼虾、蛋类等)、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吸入物(花粉、尘螨等)、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急性荨麻疹起病较急,常突然自觉皮肤瘙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或白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孤立分布或扩大融合,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陆续发生,此起彼伏。慢性荨麻疹则反复发作,病程可达数月或数年。对于荨麻疹患者,应尽量寻找并避免诱发因素,如能明确过敏原,应避免接触。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本病在婴儿期多从出生后2-3个月开始发病,儿童期和青年成人期则多有复发。婴儿期表现为面部、头皮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累及躯干、四肢;儿童期可分为湿疹型和痒疹型,湿疹型多表现为四肢屈侧、颈部的苔藓样变;青年成人期皮疹与成人湿疹相似,但常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特应性疾病表现。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皮肤干燥是常见特点,所以皮肤保湿是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婴儿患者的护理需格外注意,选择温和的护肤品,避免过度清洁皮肤。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栓剂使用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几乎所有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药疹,常见的有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等。药疹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固定型药疹(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皮疹为圆形或类圆形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复发时皮疹可增大、数目可增多)、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表现为弥漫性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类似麻疹或猩红热)、荨麻疹型药疹(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瘙痒明显)等。不同药物引起的药疹表现有一定特点,且不同年龄人群的易感性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药疹,用药时需格外谨慎,用药过程中如出现皮肤瘙痒、红斑等异常表现,应高度怀疑药疹可能,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