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喘息性疾病本质是支气管炎症伴喘息发作好发于1-3岁与呼吸道感染等密切相关病因有感染因素(多由病毒感染引发细菌支原体等参与)、解剖生理因素(婴幼儿呼吸道管径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黏液腺分泌不足免疫不完善)、过敏体质因素(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易诱发气道高反应性)临床表现为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喘息伴呼气性呼吸困难等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及粗湿啰音诊断依据靠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血常规等)治疗原则包括对症支持治疗的控制感染、平喘、化痰止咳及一般护理特殊人群注意婴幼儿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避免刺激性物质过敏体质婴幼儿要排查过敏原避免接触及减少感染风险。
一、定义阐释
哮喘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喘息性疾病,其本质是在支气管炎症基础上伴有喘息发作的临床综合征,好发于1-3岁婴幼儿,常与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病因分析
1.感染因素:多数由病毒感染引发,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常见病原体,病毒感染可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引发气道狭窄,进而诱发喘息;此外,细菌、支原体等感染也可能参与发病过程,但相对病毒感染占比稍低。
2.解剖生理因素:婴幼儿呼吸道管径较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黏液腺分泌不足,易发生气道狭窄;且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易导致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并引发喘息。
3.过敏体质因素:若婴幼儿本身为过敏体质,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易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在感染等因素刺激下更易出现哮喘性支气管炎的发作,过敏体质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三、临床表现特点
1.前驱症状:通常先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流涕、鼻塞、低热等,一般持续1-3天。
2.喘息发作:随后出现喘息,可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部分患儿可伴有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
3.肺部体征: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及粗湿啰音,哮鸣音主要是由于气道痉挛狭窄所致,粗湿啰音则与气道内分泌物增多有关。
四、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与体征:根据婴幼儿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随后出现喘息、肺部哮鸣音等典型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2.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胸片检查多无特异性改变,可表现为肺纹理增粗,部分患儿可见肺气肿表现,主要用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炎等。
五、治疗原则
1.对症支持治疗:
控制感染:若明确有细菌感染证据,可选用适宜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需严格遵循用药指征,避免滥用。
平喘治疗: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缓解气道痉挛,减轻喘息症状;对于病情较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化痰止咳: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鼓励患儿多饮水,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群体:由于婴幼儿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处理;同时,避免接触烟雾、花粉等刺激性物质,减少诱发喘息发作的因素。
2.过敏体质婴幼儿:需详细排查过敏原,如尘螨、宠物毛发等,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可通过佩戴口罩、定期清洁家居环境等方式减少接触机会;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