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是主观上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的感觉,轻者感觉轻,重者难受甚至呼吸困难。其可能由心血管系统因素(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呼吸系统因素(如肺炎、气胸)、其他因素(如神经官能症、贫血)引发,伴随胸痛、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不同症状时有不同意义,出现胸闷应立即休息,年轻人症状轻可观察,老人或症状持续不缓解伴危急伴随症状需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详述相关情况,不同人群需注意自身特点积极配合诊治
一、可能引发胸闷的原因
1.心血管系统因素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影响心肌供血。年龄较大、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的人群更容易患冠心病,当心肌缺血时可能出现胸闷症状,一般在活动、劳累、情绪激动时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后可缓解。例如有研究显示,在冠心病患者中,约60%-7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症状。
心律失常:心脏跳动的频率或节律异常。各种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比如年轻人长期熬夜、过度饮酒等可能引发早搏等心律失常导致胸闷;老年人心脏传导系统退化等原因也可引起心律失常出现胸闷。像心房颤动患者中,约有30%-40%会主诉有胸闷的症状。
2.呼吸系统因素
肺炎:肺部受到细菌、病毒等感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感染,肺炎患者肺部炎症会影响气体交换,从而出现胸闷,常伴有咳嗽、发热等症状。临床研究发现,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约50%-60%存在不同程度的胸闷表现。
气胸: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肺组织被压缩。多见于瘦高体型的青壮年,也可见于有肺部基础疾病的人群,起病急,突然出现一侧胸痛,随后伴有胸闷、呼吸困难,气胸量较多时胸闷症状更明显。
3.其他因素
神经官能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等。患者除了胸闷外,还可能伴有心悸、气短、失眠、焦虑等其他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但各项检查往往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有调查表明,神经官能症患者中约70%-80%会出现胸闷症状。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不足,携带氧气能力下降。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孕妇、儿童挑食等情况易引发贫血,贫血患者组织器官缺氧,可出现胸闷,同时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表现。一般血红蛋白浓度越低,胸闷等缺氧症状越明显,比如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胸闷等症状相对较突出。
二、胸闷的伴随症状及意义
1.伴随胸痛
若胸闷伴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可能是冠心病心绞痛发作。
若胸闷伴剧烈胸痛,呈撕裂样,可能是主动脉夹层,这种情况病情危急,需立即就医。
2.伴随咳嗽、咳痰
胸闷伴咳嗽、咳脓痰,可能是肺炎、肺脓肿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胸闷伴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见于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
3.伴随发热
胸闷伴发热、寒战,可能是肺部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胸膜炎等。
4.伴随呼吸困难
胸闷伴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可能是气胸、大片肺栓塞等严重情况。
三、针对胸闷的初步应对及建议
当出现胸闷时,首先应立即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如果是年轻人,近期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且症状较轻,可先观察休息,看症状是否缓解。但如果是老年人,或胸闷症状持续不缓解、伴有上述伴随症状中的危急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就诊。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描述胸闷发生的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同时,不同人群要注意自身特点,比如儿童出现胸闷要及时就医排查可能的感染等因素;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要格外重视,积极配合医生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