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肺炎由肺炎链球菌引起,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类型,肺炎链球菌有荚膜时有毒力,致病与荚膜抗吞噬有关;病因与发病机制包括病原体可在正常人寄居,免疫降低时引发,诱因有多种;临床表现有典型和非典型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抗感染及对症支持;预防可通过疫苗接种和增强免疫力。
一、定义
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肺炎,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肺炎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常成对(肺炎双球菌)或呈链状排列,其毒力主要取决于荚膜多糖的抗原性,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有毒力,致病力与荚膜的抗吞噬作用有关。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原体来源:肺炎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正常人的口腔及鼻咽部可有肺炎链球菌寄居,一般不致病,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病菌就可侵入肺泡,繁殖滋生,引起肺泡壁水肿,白细胞与红细胞渗出,含菌的渗出液经Cohn孔向肺的中央部分扩散,甚至累及几个肺段或整个肺叶,典型的病理改变分为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和消散期。
2.诱发因素: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等因素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从而易引发肺炎链球菌肺炎。例如,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受到肺炎链球菌的侵袭;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呼吸道清除能力下降,也是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易感人群;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呼吸道黏膜,降低局部抵抗力,增加患病风险;有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自身疾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容易诱发肺炎链球菌肺炎。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典型症状:起病多急骤,常有受凉、淋雨、劳累等诱因,先有寒战,继而高热,体温可达39~40℃,呈稽留热型,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痛,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咳嗽、咳痰,初期为干咳,继而可咳少量黏液痰,典型者咳铁锈色痰。
非典型症状:在婴幼儿及老年人中,症状可不典型,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发热、拒食、呕吐、腹泻等;老年人症状相对隐匿,可能仅有低热、乏力,或呼吸道症状不明显,而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急促等表现。
2.体征:早期肺部可无明显异常体征,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或湿性啰音等。
四、诊断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在(10~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有核左移或胞质内出现中毒颗粒。
痰涂片及痰培养:痰涂片革兰染色可见阳性成对或短链状球菌,痰培养可明确肺炎链球菌的存在,有助于确定病原体。
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炎性浸润阴影,典型表现为大叶或肺段的致密实变影。
五、治疗
1.抗感染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G等;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呼吸氟喹诺酮类、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等抗生素。
2.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发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咳嗽、咳痰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
六、预防
1.疫苗接种: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是预防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有效措施,包括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和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等。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适用于2岁以上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者等;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主要用于2岁以下婴幼儿。
2.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戒烟限酒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对于儿童,要注意合理喂养,保证营养均衡;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