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疫苗是预防脑炎相关病原体感染以降低发病风险的生物制品,常见有乙脑疫苗预防乙型脑炎病毒、流脑疫苗预防脑膜炎奈瑟菌,接种后通过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来预防脑炎,一般人群接种前要如实告知健康状况,接种后观察,特殊人群如过敏体质、患严重疾病者、儿童需特殊考虑,儿童要按程序接种并关注反应。
一、脑炎疫苗的定义
脑炎疫苗是用于预防脑炎相关病原体感染从而降低脑炎发病风险的生物制品。脑炎是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导致的炎症性病变,而脑炎疫苗通过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特定脑炎致病病原体的免疫应答,使人体在未来接触相应病原体时能够快速启动免疫防御机制,从而预防脑炎的发生。
二、常见的脑炎疫苗类型及对应的预防病原体
1.乙脑疫苗
预防病原体:主要预防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乙型脑炎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在夏秋季高发,儿童等人群易感染,感染后可引发乙型脑炎,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接种人群及方式:一般分为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对于儿童来说,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进行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通常在8月龄接种第1剂,2岁接种第2剂;乙脑灭活疫苗在8月龄接种2剂,间隔7-10天,2岁、6岁各接种1剂。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根据疫苗类型和程序进行接种,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来抵御乙脑病毒。
2.流脑疫苗
预防病原体:预防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该病菌可通过飞沫传播,儿童是高发人群,感染后可能导致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接种人群及方式:流脑疫苗包括A群流脑多糖疫苗、A+C群流脑多糖疫苗、A+C群流脑结合疫苗等。A群流脑多糖疫苗在6-18月龄接种2剂,间隔3个月;A+C群流脑多糖疫苗在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A+C群流脑结合疫苗在3月龄、9月龄各接种1剂,18-24月龄加强1剂。不同年龄的人群根据自身情况按照相应程序接种流脑疫苗,使机体产生对抗脑膜炎奈瑟菌的抗体,预防流脑的发生。
三、接种脑炎疫苗的作用机制
脑炎疫苗接种后,疫苗中的抗原成分会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对于减毒活疫苗,其中的减毒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少量复制,但是不会引发明显的疾病症状,却能持续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以及记忆细胞。当人体真正接触到相应的致病病原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被激活,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中和病原体或者标记病原体,从而被免疫系统清除,达到预防脑炎的目的;对于灭活疫苗,是将病原体灭活后作为抗原,同样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当遇到活的致病病原体时发挥防御作用。
四、接种脑炎疫苗的注意事项及特殊人群考虑
1.一般人群注意事项
接种前要如实告知医生自身健康状况,如有发热、急性感染性疾病等情况,需暂缓接种,待康复后再考虑接种。接种后要在接种场所观察30分钟左右,以便及时发现如过敏等不良反应。接种部位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
2.特殊人群
过敏体质人群:如果对疫苗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鸡蛋过敏等,接种脑炎疫苗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这类人群在接种前一定要详细告知医生过敏史,由医生评估是否可以接种以及选择合适的疫苗。
患有严重疾病人群:如患有未控制的癫痫、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等,接种脑炎疫苗可能会诱发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等情况,需要谨慎评估接种的必要性和风险。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接种脑炎疫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对成人可能有所不同。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按时接种,同时密切关注儿童接种后的反应,如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等一般轻微反应,通常会在1-2天内自行缓解;但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严重皮疹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