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性生活人群可接种宫颈癌疫苗,二价适用于9-45岁、四价为20-45岁、九价是16-26岁且有性生活者,接种前要询问病史、确认无怀孕,接种后需观察反应并继续定期筛查,有固定或多个性伴侣人群接种疫苗均有必要但仍要注意相关健康管理。
一、有性生活的人群可以接种宫颈癌疫苗
有性生活的人群是可以接种宫颈癌疫苗的。目前市面上的宫颈癌疫苗包括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不同价型的疫苗适用年龄范围有所不同,但有性生活的人群在其适用年龄范围内均可接种。
(一)二价宫颈癌疫苗
1.适用年龄:一般为9~45岁,有性生活的9~45岁人群符合接种条件。其主要预防HPV16和HPV18型病毒感染,这两种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亚型,约70%的宫颈癌由它们引起。
2.接种意义:即使已经有性生活,接种二价疫苗仍可预防这两种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降低患宫颈癌的风险。因为HPV感染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感染初期接种疫苗仍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二)四价宫颈癌疫苗
1.适用年龄:通常是20~45岁,有性生活的20~45岁人群可以接种。四价疫苗除了预防HPV16和HPV18型病毒外,还能预防HPV6和HPV11型病毒,这两种病毒虽然不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亚型,但可引起生殖器疣。
2.接种意义:有性生活的人群接种四价疫苗,不仅能预防宫颈癌相关的高危型HPV病毒,还能降低患生殖器疣的风险,因为HPV6和HPV11型病毒是引起生殖器疣的常见亚型。
(三)九价宫颈癌疫苗
1.适用年龄:一般为16~26岁,有性生活的16~26岁人群在这个年龄范围内可以接种。九价疫苗能预防更多亚型的HPV病毒,包括HPV6、11、16、18、31、33、45、52和58型,涵盖了更多导致宫颈癌和生殖器疣的亚型。
2.接种意义:对于有性生活的16~26岁人群,接种九价疫苗能提供更广泛的HPV病毒防护,进一步降低患宫颈癌和生殖器疣的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接种了九价疫苗,也不能替代宫颈癌筛查,因为疫苗不能覆盖所有可能导致宫颈癌的HPV亚型,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仍然是必要的。
二、有性生活人群接种宫颈癌疫苗的注意事项
(一)接种前
1.病史询问:如果有对疫苗成分过敏的病史,是禁忌接种的。另外,如果正在患有急性严重发热疾病,建议暂缓接种,待疾病痊愈后再考虑接种。
2.怀孕情况:如果已经怀孕,不建议接种宫颈癌疫苗,因为目前关于孕妇接种宫颈癌疫苗对胎儿影响的研究数据有限,为了安全起见,怀孕女性应避免接种。
(二)接种后
1.观察反应:接种后需要在接种场所观察15~3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是否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等。常见的一般反应可能有接种部位的疼痛、红肿、硬结等,通常会在1~3天内自行缓解。如果出现持续不缓解或加重的局部反应,或者出现发热、头晕等全身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后续筛查:即使接种了宫颈癌疫苗,有性生活的人群仍然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和HPV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三、不同性生活状态下接种宫颈癌疫苗的考量
(一)有固定性伴侣人群
有固定性伴侣的人群接种宫颈癌疫苗更为必要,因为固定性伴侣相对减少了感染不同HPV亚型的风险,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接种疫苗可以在已有固定性伴侣的基础上提供额外的防护,降低因HPV感染导致宫颈癌等疾病的可能性。
(二)有多个性伴侣人群
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感染HPV的风险较高,接种宫颈癌疫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多种高危HPV亚型的风险,从而降低患宫颈癌的概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接种了疫苗,也不能因为有多个性伴侣而放松对性行为的健康管理,仍需注意安全性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