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染性强,起病急、全身症状突出、病程长易引发并发症,可通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接种疫苗等可预防;普通感冒由多种病毒引起,起病缓、全身症状轻、病程短,依据临床表现诊断,增强抵抗力可预防,两者在病因、症状、病程预后、诊断、预防等方面存在不同。
一、病因方面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包括甲型、乙型等型别,病毒传染性较强,可通过飞沫等途径快速传播,在人群密集场所易造成暴发流行。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若未接种流感疫苗且接触流感病毒,均有感染可能,有流感患者接触史或处于流感高发季节时感染风险显著增加,有流感病史人群再次接触病毒也易发病。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病毒种类繁多且易变异,传播相对较缓慢,人群普遍易感,一般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近距离接触传播,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受凉等因素可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普通感冒发病几率,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发病无明显特异性倾向,病史对普通感冒发病影响主要在于既往是否因感冒导致机体免疫等功能短期变化。
二、症状表现方面
流感:起病多较急,全身症状相对突出,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持续3~5天,同时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可出现咳嗽、咽痛等,但一般不如全身症状严重,儿童可能除上述表现外,还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不同年龄儿童表现可能因自身机体发育等因素有差异,成人则以全身及呼吸道症状为主。
普通感冒:起病较缓,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一般无高热或仅有低热,体温多在38℃以下,主要以呼吸道局部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全身症状如头痛、乏力等相对较轻,儿童与成人症状表现类似,但儿童呼吸道黏膜相对娇嫩,鼻塞等症状可能对其呼吸、进食等产生一定影响,需关注。
三、病程预后方面
流感:病程相对较长,一般发热等全身症状持续3~5天,但咳嗽、乏力等症状可能持续1~2周甚至更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肺炎等并发症,尤其对于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等特殊人群,并发症风险更高,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流感后出现重症的风险较成人高,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普通感冒:病程较短,通常5~7天可自愈,呼吸道症状先减轻,全身症状也随之缓解,一般较少引起并发症,特殊人群中儿童普通感冒一般预后良好,但也需注意观察病情发展,避免因护理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四、诊断方法方面
流感: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通过病毒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等发现流感病毒相关标志物,核酸检测能较早且准确检测出流感病毒RNA,抗原检测相对简便快速,不同年龄人群检测方法及结果判读基本一致,但儿童样本采集可能需特殊操作以保证检测准确性。
普通感冒: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一般根据典型呼吸道局部症状及相对较轻全身症状,结合无明显流行病史等情况初步诊断,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病毒学改变,主要是排除其他类似疾病,不同年龄诊断思路无本质区别,但儿童需注意与其他儿童期易患呼吸道疾病鉴别。
五、预防措施方面
流感: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预防措施,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接种,儿童需按照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程序规范接种,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等更应积极接种,生活方式上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若必须前往需佩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等,有流感患者家庭中需做好隔离防护等措施,特殊人群如孕妇等接种流感疫苗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
普通感冒:增强机体抵抗力是关键,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减少接触感冒患者,勤洗手等,儿童需注意合理喂养,保证营养均衡,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普通感冒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