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胸闷需先明确原因,可通过调整体位、保持环境通风、适度放松身心等非药物措施缓解,还需针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贫血等不同病因分别采取如心血管疾病可低强度康复运动、呼吸系统疾病可呼吸功能锻炼和家庭氧疗、贫血可补充相应营养素等进一步建议,老年人群体采取措施时要缓慢并密切观察,出现异常立即送医。
一、明确胸闷原因
老人胸闷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贫血、神经官能症等。首先需明确病因,可通过心电图、胸部CT、血常规等检查来排查。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一)调整体位
让老人采取半卧位或坐位,这样有助于改善呼吸状况,减轻胸闷感。因为半卧位或坐位可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同时使膈肌下降,增大胸腔容积,利于肺部扩张,改善通气。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老人,这种体位调整尤为重要,能缓解因心脏负荷过重导致的胸闷。
(二)保持环境通风
确保老人所处环境空气流通,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良好的空气环境能保证老人吸入足够的氧气,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导致胸闷的老人,通风良好可减少空气中有害颗粒等对呼吸道的刺激,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三)适度放松身心
可通过引导老人进行缓慢的深呼吸,吸气时尽量使腹部隆起,呼气时缓慢呼出,每次深呼吸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深呼吸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紧张情绪,对于神经官能症等精神因素导致胸闷的老人有一定帮助。同时,也可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老人放松,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改善胸闷症状。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放松身心可避免因情绪波动加重心脏负担。
三、针对不同病因的进一步建议
(一)心血管疾病相关胸闷
如果老人胸闷怀疑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关,在病情稳定时,可适当进行一些低强度的康复运动,如慢走,但要注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运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老人的反应,若出现胸闷加重、心悸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同时,要严格控制老人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老人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一般情况),糖尿病老人要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胸闷。
(二)呼吸系统疾病相关胸闷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胸闷的老人,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即呼气时将嘴唇缩成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通过缩唇呼吸可增加气道内压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改善通气功能。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庭氧疗,一般每天吸氧15小时以上,对于缓解胸闷、提高生活质量有帮助。但氧疗时要注意氧流量的控制,一般为1~2L/min,避免高流量吸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病情。
(三)贫血相关胸闷
若老人胸闷是由贫血引起,需明确贫血的原因,如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补充铁剂来改善,同时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等;巨幼细胞贫血则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在补充相应营养素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老人的胸闷症状是否有所缓解,一般随着贫血的纠正,胸闷症状会逐渐减轻。对于老年贫血患者,在饮食调整时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因为老人胃肠道功能可能有所减退。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老年人群体各器官功能有所衰退,在采取缓解措施时需特别留意。对于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人,在调整体位、进行运动或采取其他干预措施时,要缓慢进行,避免因体位突然改变或运动幅度过大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等情况。例如在调整体位时,应先缓慢坐起,适应后再站立,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等不适进而加重胸闷。同时,老人在进行任何缓解胸闷的措施时,家属都应在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胸闷加重、面色苍白、大汗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进一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