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想呕吐分为前庭系统性和非前庭系统性,前庭系统性包括梅尼埃病(中青年人,反复发作旋转性眩晕伴耳鸣等,内淋巴失衡致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各年龄段,头部位置改变致眩晕,Dix-Hallpike试验可诊)、前庭神经元炎(30-60岁,上感后突发剧烈眩晕伴恶心呕吐,无耳鸣听力下降);非前庭系统性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致血压波动脑供血不足、心律失常致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神经系统疾病(脑梗死中老人,血管梗死致脑缺血;脑出血50岁以上高血压者,活动情绪激动发病致颅内压升高)、眼部疾病(屈光不正长期用眼不当致眼肌疲劳;青光眼中老人,急性发作致剧烈头痛头晕等)、全身性疾病(低血糖糖尿病用药不当等致脑能量不足;贫血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致脑缺氧)。
一、前庭系统性头晕想呕吐
1.梅尼埃病:多发生于中青年人,女性略多见。其病因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常伴耳鸣、耳胀满感,发作时可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症状。发作持续时间多为数小时至数天,听力检查可发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研究表明,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是梅尼埃病发病的重要机制。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是由于耳石脱落后,头部位置改变时,耳石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前庭感受器异常兴奋,引发眩晕,常伴恶心、呕吐,眩晕发作时间一般较短,通常不超过1分钟。临床通过Dix-Hallpike试验等可明确诊断。
3.前庭神经元炎:多见于30-60岁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病毒感染累及前庭神经元是主要病因。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眩晕,伴恶心、呕吐,眩晕持续时间较长,可伴平衡障碍,但无耳鸣、听力下降。
二、非前庭系统性头晕想呕吐
1.心血管系统疾病
高血压: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血压控制不佳时易出现头晕,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高血压导致头晕的机制可能与血压波动引起脑血管痉挛或供血不足有关。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若血压突然升高或波动较大,更易出现此类症状。
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等,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恶心、呕吐。例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可因心率过慢出现头晕等脑供血不足表现。
2.神经系统疾病
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易发。当脑部血管发生梗死时,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常伴有肢体无力、言语不利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头颅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脑出血: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脑出血导致颅内压升高,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同时可伴有头痛、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头颅CT是诊断脑出血的重要检查方法。
3.眼部疾病
屈光不正: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青少年较为常见。长期用眼不当等可导致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若未及时矫正,可引起眼肌疲劳,进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在长时间用眼后症状更明显。
青光眼: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急性青光眼发作时,可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同时伴有视力急剧下降、眼压升高等表现。
4.全身性疾病
低血糖:多见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空腹运动过度等情况,也可见于非糖尿病人群。血糖过低时,脑部能量供应不足,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还可伴有心悸、出汗、饥饿感等症状。
贫血: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缺铁性贫血在育龄女性和儿童中较为常见。贫血时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导致脑缺氧,从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还常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表现。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降低等贫血相关指标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