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胸闷憋醒可能由心血管系统(冠心病致心肌缺血缺氧、心力衰竭致肺淤血)、呼吸系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哮喘致气道痉挛)、其他原因(胃食管反流病致胃酸反流刺激、神经官能症致精神心理因素躯体化)等引起,出现该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不同人群需关注相应因素以明确病因并采取治疗措施。
一、心血管系统相关原因
1.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当睡眠时,人体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而狭窄的冠状动脉不能充分供血,就可能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出现胸闷憋醒的症状。研究表明,约有30%-40%的冠心病患者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心绞痛,表现为胸闷憋醒。年龄较大、有长期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的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较高,男性和女性在冠心病的发病和表现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男性相对更易在早期出现典型胸痛等症状,而女性可能更易以胸闷憋醒等不典型症状起病。
2.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心输出量减少。睡眠时平卧位使回心血量进一步增加,加重肺淤血,导致呼吸困难、胸闷憋醒。据统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约有50%-70%会在夜间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胸闷憋醒后坐起或站立才能缓解。有基础心脏疾病史,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等的人群,年龄较大者更易发生心力衰竭,且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等也会增加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夜间胸闷憋醒的风险。
二、呼吸系统相关原因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该病是由于睡眠时上气道阻塞,导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呼吸暂停时,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刺激呼吸中枢,从而引起胸闷憋醒。研究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约80%会出现夜间胸闷憋醒的情况。肥胖人群(体重指数BMI≥28kg/m2)、颈部粗短者、有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如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小颌畸形等)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
2.哮喘
哮喘患者气道存在慢性炎症和高反应性。睡眠时,气道分泌物增多,温度和湿度变化等因素可能诱发气道痉挛,导致气道狭窄,通气功能障碍,出现胸闷憋醒。夜间哮喘发作较为常见,约占哮喘发作的60%左右。有过敏史、长期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有哮喘家族史的人群易患哮喘,儿童和青少年哮喘患者中夜间胸闷憋醒的情况也较为多见,且症状可能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呼吸急促、喘息等伴随症状。
三、其他原因
1.胃食管反流病
睡眠时平躺姿势使胃酸更容易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胸部不适,可表现为胸闷憋醒。约有10%-2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会在夜间出现反流相关的胸部症状,如胸闷憋醒。肥胖、腹型肥胖、饮食过饱(尤其是晚餐过饱)、喜欢吃辛辣油腻食物、吸烟、饮酒等人群患胃食管反流病的风险较高,这些因素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导致胃酸反流,进而引发夜间胸闷憋醒。
2.神经官能症
神经官能症患者可能因精神心理因素出现躯体化症状,其中包括胸闷憋醒。长期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胸闷等不适。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中青年人群相对多见,女性在情绪相关疾病方面可能有更高的易感性,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生活环境、性格内向敏感的人群更易出现神经官能症相关的胸闷憋醒症状。
如果出现睡觉胸闷憋醒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多导睡眠监测、肺功能、胃镜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应更密切关注其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儿童要注意排查先天性呼吸系统或心脏结构异常等情况,女性要考虑内分泌等因素对症状的影响等,以便给予更精准的诊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