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常见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因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误吸及长期卧床等引发,可采取鼻饲、翻身拍背等措施,感染时用抗生素)、尿路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女性生理结构及会阴部卫生差易致,需遵循无菌操作、保持清洁等,感染时用抗生素)、深静脉血栓形成(肢体活动障碍、血流缓慢等易形成,可康复锻炼、用弹力袜等预防,必要时用抗凝药)、上消化道出血(与应激性溃疡有关,可预防性用抑酸药,出血时及时止血等治疗)、褥疮(长期卧床局部受压易发生,需定期翻身、保持清洁等,发生后分期治疗)、癫痫(与梗塞部位、面积有关,发作时用抗癫痫药并防意外);特殊人群如老年、有慢性疾病史、儿童、女性患者需特别护理,同时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预防并发症。
一、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脑梗塞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梗塞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等原因,容易导致误吸,使口腔及呼吸道内的细菌进入肺部引发感染。长期卧床还会导致肺部分泌物排出不畅,进一步增加感染风险。老年患者、有慢性肺部疾病史的人群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更高。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应采取鼻饲饮食,避免食物误吸。同时,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如果发生肺部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二、尿路感染
脑梗塞患者如果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就容易引发尿路感染。女性患者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相对更高。另外,患者长期卧床,会阴部卫生状况不佳也会增加感染几率。对于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尿袋。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冲洗尿道。若出现尿路感染,可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治疗。
三、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梗塞患者肢体活动障碍,长期卧床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为常见,尤其好发于年龄较大、有高血脂、高血糖等病史的患者。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能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如肢体的被动活动和主动运动。也可使用弹力袜或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必要时可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四、上消化道出血
部分脑梗塞患者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这主要与脑梗塞导致的应激性溃疡有关。严重脑梗塞、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更大。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对于有发生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抑酸药物。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需要及时进行止血、补充血容量等治疗。
五、褥疮
长期卧床的脑梗塞患者,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褥疮。尤其是骶尾部、足跟、髋部等骨隆突处。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差的患者更易发生。为预防褥疮,应定期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减压床垫等。若发生褥疮,应根据褥疮的分期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清创、换药等。
六、癫痫
脑梗塞后癫痫的发生与脑梗塞的部位、面积等因素有关。大脑皮质的梗塞容易诱发癫痫发作。癫痫可在脑梗塞急性期或恢复期发生。对于有癫痫发作的患者,需要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应避免患者单独活动,防止癫痫发作时发生意外。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老年脑梗塞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细心,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慢性疾病史(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的患者,在治疗并发症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儿童脑梗塞患者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其并发症的处理需要更加谨慎,尽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状况会有所变化,护理时要特别注意。患者的生活方式对并发症的预防也非常重要,应鼓励患者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