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损伤会引发多方面异常表现,包括意识障碍,轻者嗜睡,重者昏迷,不同年龄意识障碍有差异;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异常,中脑损伤可致同侧瞳孔散大等,儿童瞳孔调节更敏感;眼运动障碍,如眼球运动方向异常、出现眼球震颤等,儿童眼运动障碍影响视觉发育;肢体运动和反射异常,有交叉性瘫痪、腱反射改变等,儿童肢体瘫痪恢复潜力大但需康复干预;生命体征紊乱,包括呼吸、心血管功能异常和体温调节障碍,不同年龄各表现有差异。
一、意识障碍
脑干是人体意识的重要调控结构,脑干损伤时意识障碍表现突出。轻者可表现为嗜睡,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但可被唤醒,唤醒后能配合简单指令,但停止刺激后又迅速入睡;重者则出现昏迷,患者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包括疼痛刺激。不同年龄患者脑干损伤意识障碍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可能在损伤后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恢复情况与成人不同,比如婴幼儿脑干损伤后可能意识障碍表现更为隐匿,需要更细致的观察。
二、瞳孔变化
1.瞳孔大小:正常瞳孔直径约3-4mm,脑干损伤时可出现瞳孔大小异常。中脑损伤常导致瞳孔改变,若一侧中脑损伤,可出现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脑桥损伤时,瞳孔可缩小呈针尖样,这是因为脑桥内交感神经纤维受损,常见于脑桥出血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瞳孔变化的意义相似,但儿童的瞳孔调节功能相对成人更敏感,在评估时需要结合儿童的整体病情综合判断。
2.瞳孔对光反射:脑干损伤会影响瞳孔对光反射的传导通路,导致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例如中脑损伤累及动眼神经核及其纤维时,会出现瞳孔对光反射异常,这对于判断脑干损伤的部位和程度有重要价值。
三、眼运动障碍
1.眼球运动方向:脑干内有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团和纤维束,脑干损伤可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如中脑动眼神经核受损时,可出现眼球向上、向下、向内运动障碍;脑桥外展神经核或其纤维受损时,可导致眼球外展受限等。不同年龄患者眼运动障碍的表现形式可能因神经系统发育阶段不同而有差异,儿童脑干损伤时眼运动障碍可能影响其视觉发育和整体运动功能的评估。
2.眼球震颤:脑干损伤还可能引起眼球震颤,这是由于前庭核等结构受损,导致眼球出现不自主的节律性摆动。眼球震颤的方向、频率等特征有助于判断脑干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度。
四、肢体运动和反射异常
1.肢体瘫痪:脑干内有皮质脊髓束等运动传导通路经过,脑干损伤可导致肢体瘫痪。根据损伤部位不同,可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变侧脑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瘫痪。例如中脑腹侧受损时,可出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偏瘫。不同年龄患者肢体瘫痪的表现和恢复情况不同,儿童脑干损伤后肢体瘫痪的恢复潜力可能相对较大,但也需要及时的康复干预。
2.腱反射改变:脑干损伤会影响深反射的传导,导致腱反射异常。常见的如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可能出现亢进或减弱。例如脑桥损伤时可能影响相关反射弧,导致腱反射改变,这对于判断脑干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定位有一定帮助。
五、生命体征紊乱
1.呼吸功能障碍:脑干是呼吸中枢的所在部位,脑干损伤可导致呼吸功能紊乱。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如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抽泣样呼吸等。不同年龄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表现不同,新生儿和婴幼儿脑干损伤时呼吸节律紊乱可能更为危急,因为他们的呼吸调节中枢更为脆弱。
2.心血管功能异常:脑干损伤还可影响心血管中枢,导致血压、心率等变化。可出现血压波动,心率失常等情况。例如脑干损伤后可能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或者血压降低、心率减慢等不同表现,这与脑干内心血管调节中枢受损有关。
3.体温调节障碍:脑干内有体温调节中枢,脑干损伤可导致体温调节障碍,出现体温异常,如高热或体温不升。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脑干损伤后体温调节障碍可能更为明显,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并采取相应的保暖或降温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