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引发多种疼痛相关表现,其疼痛特点多样,包括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多从月经前1-2天开始,第1天最剧烈,持续整个经期,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等部位)、超过6个月的慢性盆腔痛(无明显周期性,部位在盆腔区域)、性交时的盆腔深部疼痛(累及盆腔腹膜性交部位时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相关的与月经周期密切关联的下腹部坠胀等疼痛、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下腹腰骶部及肛门周围疼痛(伴肠道症状且与月经周期相关)、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腰骶部、下腹部及尿道周围周期性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疼痛,疼痛部位多样且与月经周期、病变部位密切相关,临床需综合评估诊断。
一、痛经
1.疼痛特点: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疼痛表现是继发性痛经,且多呈进行性加重。疼痛通常从月经前1-2天开始,月经第1天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可持续整个经期。这种疼痛与异位内膜的周期性出血有关,异位的内膜组织在卵巢、盆腔腹膜等部位,月经期间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和疼痛。对于育龄女性,尤其是有月经初潮早、经期长、经量多等情况的女性,更易出现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进行性痛经。
2.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大腿等部位。这是因为盆腔内的异位内膜病灶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这些部位的牵涉痛。
二、慢性盆腔痛
1.疼痛情况:部分患者会出现慢性盆腔疼痛,疼痛时间超过6个月。这种疼痛没有明显的周期性,可在月经间期、非经期也出现,且疼痛程度不一,可能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异位内膜病灶引起的盆腔内炎症、粘连以及神经纤维的异常增生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有长期盆腔不适症状,且排除了其他盆腔疾病的女性,需高度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慢性盆腔痛。
2.疼痛部位:主要在下腹部及盆腔区域,范围较广,可能涉及整个盆腔的组织和器官。
三、性交痛
1.疼痛表现:当异位内膜累及盆腔腹膜的盆腔性交部位,如阴道直肠隔时,患者在性交时可出现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仅在深部性交时出现轻微不适,而有的患者则可能疼痛较为明显,甚至影响性生活质量。
2.疼痛部位:主要为盆腔深部,尤其是阴道深部与直肠交界处的性交痛。
四、月经异常相关的疼痛
1.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相关疼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的情况,这是由于异位内膜影响了子宫的正常收缩等功能。在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过程中,子宫收缩异常可能导致下腹部坠胀、疼痛等不适。对于有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改变的女性,需要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进而排查是否存在盆腔疼痛等相关症状。
2.疼痛与月经的关联:这类疼痛与月经的周期密切相关,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出现相应的疼痛表现,与月经的开始、持续和结束过程紧密相连。
五、其他特殊情况的疼痛
1.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当异位内膜侵犯肠道时,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疼痛部位多在下腹、腰骶部及肛门周围。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疼痛与肠道的蠕动、月经周期中肠道的充血等因素有关。对于有肠道功能紊乱症状,且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女性,需要考虑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例如,年轻女性出现周期性的下腹疼痛伴肠道症状,就应警惕这种情况。
2.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如果异位内膜侵犯泌尿系统,可出现周期性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疼痛部位多在腰骶部、下腹部及尿道周围。这是因为异位内膜在泌尿系统周围组织,随着月经周期出血刺激泌尿系统相关组织引起疼痛。对于有泌尿系统症状且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女性,也需要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
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疼痛部位多样,且与月经周期、病变部位等密切相关。不同患者的疼痛表现可能存在差异,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进行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