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综合治疗中按摩是辅助手段,可按摩头部相关穴位如百会穴、风池穴,四肢相关穴位及部位如曲池穴、足三里穴、上肢和下肢部位,按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力度等,且不能替代正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主要措施,患者应在正规诊治后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适当按摩等康复辅助操作。
一、头部相关穴位按摩
1.百会穴
位置:位于头顶正中心,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及原理:按摩百会穴有助于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从循证医学角度看,有研究表明刺激头部特定穴位可通过调节脑血管的舒缩功能来改善脑梗塞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不同生活方式的脑梗塞患者,按摩百会穴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脑部气血运行的作用,但对于伴有头部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的患者则不适合直接按摩该部位。
2.风池穴
位置: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作用及原理:风池穴与脑部神经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按摩风池穴可以起到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至脑部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对脑梗塞患者进行风池穴按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改善脑部的血液灌注情况。在考虑特殊人群时,如儿童脑梗塞患者,由于其皮肤娇嫩、骨骼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按摩风池穴时要注意力度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而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若伴有颈椎病变等情况,按摩风池穴需谨慎,最好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以防加重颈椎损伤等不良后果。
二、四肢相关穴位及部位按摩
1.曲池穴
位置:位于肘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
作用及原理:从中医经络理论角度,曲池穴与人体的气血运行及经络通畅相关,现代医学研究也提示按摩曲池穴可能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等途径对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脑部血液循环产生一定积极影响。对于不同年龄的脑梗塞患者,比如成年脑梗塞患者按摩曲池穴有助于促进上肢气血流通,而儿童脑梗塞患者按摩该部位同样需要注意力度适中,以不引起患儿不适为宜。
2.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作用及原理:足三里穴是重要的保健穴位,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调节机体的气血生化功能,间接对脑部的血液供应等产生影响。有研究显示,通过对足三里穴的按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对于脑梗塞患者而言,有助于增强机体的代谢等功能,从而辅助脑部功能的恢复。在特殊人群方面,孕妇脑梗塞患者要避免过度按摩足三里穴,因为足三里穴的刺激可能会对子宫产生一定影响;老年脑梗塞患者若伴有下肢关节疾病等,按摩足三里穴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加重关节负担。
3.上肢按摩部位
手部穴位及肌肉群:对脑梗塞患者上肢进行按摩时,可从手部开始,如按摩合谷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等手部穴位,同时按摩上肢的肌肉群,从手腕到肩部方向轻柔按摩。这是因为手部及上肢的血液循环与脑部血液循环有一定关联,通过按摩可以促进上肢血液回流,进而辅助脑部血液供应的改善。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脑梗塞患者,比如长期伏案工作导致上肢肌肉紧张的患者,按摩上肢部位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但对于上肢有严重肿胀、破损等情况的患者则不适合。
4.下肢按摩部位
腿部穴位及肌肉群:按摩下肢时,可针对足三里等穴位以及大腿、小腿的肌肉群进行按摩。下肢的血液循环顺畅有助于全身气血的流通,对脑梗塞患者脑部血液循环的改善也有帮助。在考虑年龄因素时,儿童脑梗塞患者按摩下肢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防止影响下肢骨骼发育;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伴有下肢静脉曲张等情况,按摩下肢要轻柔,避免加重静脉曲张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只是脑梗塞综合治疗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并不能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主要治疗措施。脑梗塞患者应在正规医院接受规范的医疗诊治后,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等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按摩等康复辅助操作,且按摩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力度、频率等,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