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信息,要详细询问月经史、分娩史、宫腔操作史等病史;观察月经异常、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症状;进行妇科检查发现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等体征;通过血常规、CRP、ESR、阴道分泌物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判断炎症反应和病原体;利用B超、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子宫等情况;还可通过诊断性刮宫取内膜组织病理检查确诊,需综合各方面信息判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分娩史、宫腔操作史等情况。比如近期是否有过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月经是否规律、经量有无异常等。这些病史信息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炎的相关诱因,不同年龄、生育状况的女性,其子宫内膜炎的发生诱因可能不同,如育龄期女性可能与分娩、流产后感染相关,而围绝经期女性可能与宫腔操作后感染等有关。
二、症状观察
1.月经异常: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情况。子宫内膜炎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修复和脱落,从而导致月经周期和经量的改变,不同年龄女性表现可能有差异,年轻女性可能更关注月经周期对生育的影响,围绝经期女性则可能更担心与内分泌紊乱的区别。
2.下腹痛:多为下腹坠胀、疼痛,可伴有腰骶部酸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较为明显,尤其是在活动或性交后可能加重,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女性可能更容易因盆腔充血而加重腹痛症状。
3.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为脓性、血性或伴有异味。炎症刺激导致宫颈和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增加,从而出现分泌物的改变,若合并厌氧菌感染,分泌物异味可能更明显。
三、体格检查
1.妇科检查:
宫颈举痛:医生进行妇科检查时,触碰宫颈可能会引起患者疼痛,提示盆腔内有炎症刺激。
子宫压痛:按压子宫时患者有明显疼痛感,这是子宫内膜炎较为典型的体征之一,炎症累及子宫肌层时压痛可能更明显。
附件区压痛:若炎症蔓延至附件,附件区可能有压痛,不同年龄女性附件区解剖结构略有差异,但炎症刺激表现类似。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但需注意,部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能白细胞升高不明显,如老年体弱患者,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CRP升高和ESR增快也常提示有炎症存在,它们是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炎时会出现异常升高,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可能会影响炎症指标的准确性,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
3.阴道分泌物检查:可发现病原菌,如细菌培养等,通过对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体检测,能明确是否有特定的致病菌感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感染,不同年龄和性活跃程度的女性,阴道分泌物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可能有所不同。
五、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可了解子宫大小、形态及内膜情况,子宫内膜炎时可能出现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等表现。经腹部B超和经阴道B超都可用于检查,经阴道B超对于子宫、附件的观察更清晰,但对于未婚女性等不宜经阴道检查的情况则选择经腹部B超,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女性,B超检查的选择和结果解读需综合考虑。
2.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诊断子宫内膜炎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对于怀疑有宫腔内复杂病变或与其他疾病鉴别时。但MRI检查相对费用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六、诊断性刮宫
通过刮宫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诊断子宫内膜炎的金标准。病理检查可发现子宫内膜有炎症细胞浸润等改变,但在进行诊断性刮宫时需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引起感染扩散等情况,对于有出血倾向、妊娠早期等特殊情况的患者要谨慎选择该检查方法。
总之,子宫内膜炎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不同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检查组合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