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损伤会引发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包括触觉异常(如尺神经损伤致手部尺侧皮肤触觉减退)、痛觉异常(含痛觉减退,如坐骨神经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痛觉过敏,如正中神经损伤);运动功能障碍有肌肉无力(如桡神经损伤致垂腕症、高位脊髓损伤致四肢肌肉无力)和肌肉萎缩(如腓总神经损伤致小腿前外侧肌群萎缩);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含血管运动异常(如交感神经损伤致皮肤温度、色泽改变)和汗腺分泌异常(如颈交感神经损伤致面部汗腺分泌异常)。
一、感觉功能障碍
(一)触觉异常
不同部位神经损伤可能导致相应区域触觉改变。例如,尺神经损伤时,手部尺侧皮肤触觉可能减退,这是因为尺神经负责手部尺侧部分感觉传导,当神经受损后,神经冲动传导受阻,使得该区域对触觉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在儿童群体中,若因外伤等导致尺神经损伤,由于儿童神经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密切监测触觉恢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二)痛觉异常
1.痛觉减退:如坐骨神经损伤时,相应支配区域痛觉可能减退,患者对疼痛刺激的感知变弱。这是由于坐骨神经受损后,神经纤维传导痛觉信号的功能受到影响。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长期高血糖可能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痛觉减退,此时患者可能不易察觉足部的微小损伤,增加足部溃疡等并发症的风险。
2.痛觉过敏:部分神经损伤后可能出现痛觉过敏,例如正中神经损伤后,相应区域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强,轻微刺激就会引起较强烈的疼痛反应。在女性群体中,若因局部外伤等导致正中神经损伤,需注意其日常活动中避免不必要的刺激,防止加重疼痛症状。
二、运动功能障碍
(一)肌肉无力
1.局部肌肉无力:以桡神经损伤为例,可出现垂腕症,表现为腕部及手指伸肌无力,无法正常伸展手腕和手指。这是因为桡神经支配着手臂伸肌的运动,神经损伤后肌肉失去神经的正常支配,导致力量减弱。在老年人中,若因脑血管意外等导致桡神经相关区域受损出现肌肉无力,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训练需要更加循序渐进,且要关注其平衡等相关功能,防止因肌肉无力引发跌倒等意外。
2.全身性运动影响:严重的神经损伤可能影响到多个肌群,导致整体运动功能下降,例如高位脊髓损伤会使四肢肌肉无力,甚至影响呼吸肌等,严重危及生命。对于有脊髓损伤风险的人群,如从事高风险职业者,需加强安全防护,避免脊髓损伤的发生。
(二)肌肉萎缩
神经损伤后,其所支配的肌肉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神经冲动刺激,会逐渐发生萎缩。例如,腓总神经损伤后,小腿前外侧肌群萎缩,导致足下垂等畸形。在儿童神经损伤患者中,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肌肉萎缩可能会对其肢体的正常生长和功能发育产生更严重的影响,需要尽早进行康复干预,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功能恢复。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血管运动异常
1.皮肤温度改变:神经损伤可能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导致相应区域皮肤温度变化。例如,交感神经相关神经损伤时,可能出现受伤部位皮肤温度异常,如雷诺综合征相关神经损伤可导致手指皮肤温度波动,寒冷刺激下易出现发白、发紫等现象。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神经损伤风险的人群,需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加重血管运动异常。
2.皮肤色泽改变:神经损伤影响自主神经对血管的调节后,皮肤色泽也可能发生改变,如神经损伤导致局部血管收缩或扩张异常,可出现皮肤苍白或潮红等表现。在女性更年期人群中,由于自主神经功能本身可能存在波动,若合并神经损伤,更易出现皮肤色泽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表现,需关注其内分泌及神经功能状态。
(二)汗腺分泌异常
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汗腺分泌异常,如损伤支配汗腺的神经,可出现受伤区域出汗增多或减少的情况。例如,颈交感神经损伤可能影响面部汗腺分泌,导致一侧面部多汗或无汗。对于有颈部手术史等可能损伤颈交感神经的人群,术后需密切观察面部汗腺分泌等自主神经功能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