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传播途径多样症状多样重者可现严重情况实验室靠核酸等检测影像学有肺部改变,普通感冒由多种病毒引起经飞沫等传播主要为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全身症状轻血常规有相应特点影像学无肺部异常。
一、病因与病原体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该病毒属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且具多形性,直径60~140nm。传播途径含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相对封闭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及接触被污染物品后感染等,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及有基础病史者均可感染,感染后发病风险因个体免疫状态等而异。
2.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除新型冠状病毒外的其他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通过含病毒飞沫传播及被污染手和用具接触传播,各年龄、性别人群均易发病,一般生活方式下普通人群接触病原体后易发病,有基础病史者因免疫力相对低更易反复感染,发病机制主要与多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致上呼吸道炎症相关。
二、临床症状表现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多样,部分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可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不一,儿童感染后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相对更明显,老年人或有基础病史者易发展为重症,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严重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症状有差异,儿童症状相对较轻比例可能较高;女性症状表现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特殊生理期对身体状态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症状感受;生活方式中运动少人群恢复相对慢;有基础病史者感染后症状可能不典型或加重。
2.普通感冒:主要为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全身症状相对轻,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少有寒战,伴咽痛、咳嗽等,症状持续1~2周可自行缓解。儿童普通感冒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全身症状不如成人严重;性别对症状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影响;生活方式对恢复的影响在于自身免疫力调节,规律生活、适度运动助更快恢复;有基础病史者患普通感冒时,基础病一般不因普通感冒明显加重,但普通感冒可能影响基础病患者整体身体状态。
三、实验室检查差异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检测(实时荧光RT-PCR等检测呼吸道标本)是确诊重要依据,抗原检测可快速筛查但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率,血清学检查中特异性IgM抗体感染后3~5天开始出现,IgG抗体恢复期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可辅助诊断。儿童进行相关检查需考虑生理特点,如采血耐受性等;女性生理期不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准确性,需注意标本采集规范;生活方式不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但生活方式健康人群感染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有一定特点;有基础病史者实验室检查需考虑基础病对免疫系统等的影响可能干扰结果解读。
2.普通感冒:一般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正常或稍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表现符合一般规律,儿童需结合年龄阶段正常参考范围;性别对血常规检查结果无特异性影响;生活方式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直接关联;有基础病史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基础病不会导致血常规出现完全特异表现,需结合基础病情况综合判断。
四、影像学表现区别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胸部影像学早期呈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儿童影像学表现与成人有差异,病变进展相对更具多样性;女性影像学表现无性别特异性差异;生活方式不直接影响影像学表现,但生活方式健康有助于影像学恢复;有基础病史者如患肺部基础病,感染后影像学表现可叠加基础病影像特征。
2.普通感冒:胸部影像学通常无明显异常改变,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病史者的普通感冒患者胸部影像学均无肺部相关异常表现,因普通感冒主要病变在上呼吸道,不累及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