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筛查包括细胞学筛查(巴氏涂片法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巴氏涂片法建议21-29岁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TCT能提高检出率更准确,30岁以上女性可联合细胞学与HPV检测或25岁以上单独进行HPV检测,异常细胞学或高危型HPV阳性需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可疑病变部位活检是确诊金标准。妊娠期、绝经后、有宫颈手术史女性筛查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细胞学筛查
1.巴氏涂片法:通过采集宫颈细胞,制作涂片后经染色,由病理医生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一般建议有性生活后开始筛查,对于21-29岁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巴氏涂片筛查。其原理是基于正常宫颈细胞与病变细胞在形态上的差异,若发现异常细胞可能提示有宫颈病变风险,但该方法的灵敏度相对有限,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2.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相比巴氏涂片法,TCT是将采集的细胞置于液体中处理后制片,能提高样本中合格细胞的检出率,使细胞学诊断更准确。适用于21岁以上有性生活女性,同样每3年进行一次筛查。TCT利用先进的制片技术,减少了血液、黏液等杂质对细胞观察的干扰,能更清晰地呈现细胞形态,对于宫颈癌前病变及癌细胞的发现有更高的敏感性。
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
1.HPV分型检测:HPV有多种亚型,其中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对于30岁以上女性,可选择联合细胞学与HPV检测,如每5年进行一次HPV-DNA检测;或者对于25岁以上女性,也可单独进行HPV检测。若HPV检测结果为高危型阳性,需要进一步进行阴道镜等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宫颈病变。HPV检测是从病因学角度进行筛查,因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因素,通过检测是否感染高危型HPV以及具体亚型,能更早发现潜在的宫颈癌风险人群。
三、阴道镜检查
1.适用情况:当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如巴氏涂片结果为ASC-US及以上,TCT提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等)或HPV检测高危型阳性时,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是将阴道镜放大宫颈及阴道上皮,观察宫颈表面血管、上皮形态等变化,发现可疑病变部位后可以在病变部位进行活检,以明确是否存在宫颈病变。例如,当HPV16或18型阳性时,即使细胞学正常,也建议进行阴道镜检查,因为这两种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引发宫颈癌的风险较高。
四、宫颈活检
1.操作及意义:在阴道镜指引下,对宫颈可疑病变部位取小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确诊宫颈病变的金标准。通过宫颈活检可以明确是炎症、癌前病变还是宫颈癌等情况。对于有异常筛查结果的女性,宫颈活检能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比如,当阴道镜下发现宫颈有醋白上皮、镶嵌等可疑病变时,取活检进行病理分析,能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是低级别上皮内病变还是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进行宫颈癌筛查需谨慎,一般不建议在妊娠期常规进行宫颈细胞学和HPV筛查。如果非进行不可,应充分评估风险,在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风险后进行。因为妊娠期宫颈的生理变化可能会影响筛查结果的准确性,而且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流产等风险。
2.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宫颈细胞可能发生一些变化,但仍需按照常规筛查年龄和频率进行筛查。由于绝经后女性可能存在阴道萎缩等情况,在进行妇科检查及筛查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造成损伤,同时要关注是否有异常阴道出血等情况,因为即使绝经后出现异常阴道出血也可能是宫颈病变的表现。
3.有宫颈手术史女性:既往有宫颈锥切等手术史的女性,在进行宫颈癌筛查时,要告知医生手术情况,因为手术可能会影响宫颈的正常结构和细胞形态,在解读筛查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手术史的影响。例如,既往有宫颈锥切术的女性,细胞学检查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改变,需要结合HPV检测及阴道镜等检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