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低烧可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感染性因素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涉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紊乱、环境及其他因素,不同因素有其相应原因机制及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如儿童和老年人在不同因素导致低烧上各有特点。
一、感染性因素导致经常低烧
(一)病毒感染
1.原因及机制:多种病毒可引起反复低热,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体内引发免疫反应,持续刺激机体,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出现经常低烧的情况。例如,EB病毒感染后,患者除了低热外,还可能伴有乏力、咽痛、淋巴结肿大等表现,相关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病程较长,易出现反复低热的情况。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受到病毒感染而出现经常低烧的情况。比如婴幼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就较容易出现长时间的低热表现。
(二)细菌感染
1.原因及机制:结核杆菌感染是导致经常低烧较常见的细菌感染原因。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后,会在体内持续引起炎症反应,患者多表现为午后低热,还可能伴有盗汗、乏力、消瘦等症状。另外,布鲁氏菌感染也可导致经常低烧,其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或食用相关污染物后易感染,细菌在体内繁殖引发免疫反应导致低热。
2.生活方式影响: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环境中的人群,更易接触到细菌病原体,增加细菌感染导致经常低烧的风险。
(三)其他病原体感染
1.原因及机制:支原体感染也可引起经常低烧,支原体侵入呼吸道或其他组织后,会引发免疫炎症,病程相对较长,患者可出现咳嗽、低热等症状,且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
2.病史因素影响:有过支原体感染病史且未彻底治愈的人群,再次感染支原体时更易出现经常低烧的情况。
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经常低烧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1.原因及机制: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紊乱,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可出现低热症状,还常伴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表现。类风湿关节炎也可导致经常低烧,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关节滑膜,引起慢性炎症,除低热外,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
2.性别因素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女性,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自身免疫状态变化,更易患此类疾病出现经常低烧。
(二)恶性肿瘤
1.原因及机制:某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肿瘤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同时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异常,可导致经常低烧,还伴有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肝癌、肾癌等实体肿瘤也可能出现经常低烧的情况,肿瘤组织坏死释放的物质可引起机体发热。
2.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患恶性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且恶性肿瘤导致的经常低烧更易被忽视,需引起重视。
(三)内分泌紊乱
1.原因及机制: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产热增加,可出现低热症状,还伴有心慌、手抖、多汗、消瘦等表现。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的人群,易出现内分泌紊乱,增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导致经常低烧。
(四)环境及其他因素
1.原因及机制:环境温度过高或穿着过厚等非疾病因素也可能导致体温轻度升高,但一般通过调整环境和着装可恢复正常。另外,功能性低热也较为常见,多见于青年女性,体温波动在37.1-37.5℃,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心悸、失眠等,但各项检查无明显异常。
2.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体温调节中枢尚不完善,若长期处于高温环境或穿着过厚,更易出现非疾病因素导致的低热情况,家长应注意保持儿童所处环境温度适宜,穿着舒适透气的衣物。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同样要注意环境温度的调节,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经常低烧而未被及时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