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心血管系统方面,冠心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力衰竭因心脏功能障碍心输出量不足导致;呼吸系统方面,肺炎因炎症致通气换气障碍、气胸因气体进入胸膜腔致肺组织压缩引起;神经系统方面,神经官能症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其他因素如贫血因携氧能力下降、过度换气综合征因呼吸过快过深致呼吸性碱中毒导致。具体而言,冠心病患者约60%-70%有胸闷,心力衰竭患者约70%-80%有胸闷主诉;肺炎患者约50%-60%有胸闷,气胸患者80%以上有胸闷且程度与严重程度相关;神经官能症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在特定时期风险可能更高;贫血患者约30%-40%有胸闷,过度换气综合征常见于青少年及年轻女性,情绪激动等时易发作。
一、心血管系统相关因素
1.冠心病: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时可出现胸闷症状。例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中约有60%-7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表现,尤其是在活动、情绪激动等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胸闷症状更易发作。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发病,男性相对女性在更年期前发病风险略高,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显著增加,长期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进而引发胸闷。
2.心力衰竭: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心输出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时会出现胸闷。心力衰竭患者中,约70%-80%会有胸闷的主诉。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本身随年龄增长而衰退,且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导致胸闷。女性在围绝经期后心力衰竭的发病风险可能会因激素变化等因素有所不同,有心力衰竭家族史、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等情况的人群发病风险增高,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劳累、大量饮酒等也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相关胸闷。
二、呼吸系统相关因素
1.肺炎:肺部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炎症刺激导致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胸闷。儿童由于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肺炎发病率相对较高,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冬季等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更易发生。有基础肺部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患肺炎后胸闷症状可能更明显,肺炎患者中约50%-6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咳嗽、咳痰等症状常与胸闷伴随出现。
2.气胸:各种原因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肺组织压缩,引起胸闷、胸痛等症状。中青年人群中,尤其是瘦高体型者,自发性气胸相对常见,发病突然,胸闷症状较为明显。老年人若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也易并发气胸出现胸闷。气胸患者中,约80%以上会有胸闷表现,且胸闷程度与气胸的严重程度相关,气体量越多,胸闷越明显。
三、神经系统相关因素
1.神经官能症: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可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引发胸闷。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男性在情绪波动较大的时期(如青春期、围绝经期)发病风险可能更高,长期处于高压工作或生活环境、性格内向敏感的人群更易患神经官能症出现胸闷。患者的胸闷症状常伴有心悸、气短、乏力等表现,且症状可随情绪变化而加重或减轻,通过心理评估等可发现明显的精神心理异常。
四、其他因素
1.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携氧能力下降,组织器官缺氧可引起胸闷。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缺铁性贫血在儿童、育龄女性中较为常见,巨幼细胞贫血多见于营养不良或有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维生素B、叶酸吸收的人群。贫血患者中约30%-40%会出现胸闷,同时还可伴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表现,通过血常规等检查可明确贫血的诊断及严重程度。
2.过度换气综合征:多因精神因素等引起呼吸过快过深,导致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出现呼吸性碱中毒,从而引发胸闷、气短、手足麻木等症状。常见于青少年及年轻女性,在情绪激动、焦虑、紧张等情况下易发作,患者的呼吸频率明显增快,通过血气分析等可发现二氧化碳分压降低等呼吸性碱中毒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