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念珠菌性阴道炎
念珠菌性阴道炎又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发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当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下降时易发病。症状有外阴瘙痒、白带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阴道疼痛、外阴红肿等。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有关,通过妇科检查和白带常规等诊断。治疗包括消除诱因、局部或全身用抗真菌药。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同时可通过注意个人卫生、合理用药、控制血糖、避免过度清洁和增强免疫力等措施预防。
一、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定义
念珠菌性阴道炎,又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假丝酵母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健康女性阴道内也可存在,但菌量极少,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当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尤其是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时,假丝酵母菌会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二、症状表现
1.外阴瘙痒:这是最常见的症状,瘙痒程度不一,严重者会坐立不安,夜晚更加明显。
2.白带异常:白带通常呈现为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3.阴道疼痛:部分患者会感到阴道内疼痛或烧灼感,在排尿或性交时症状可能会加重。
4.外阴红肿:外阴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严重时可见皮肤皲裂、表皮脱落。
三、发病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青春期前女孩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糖原少,pH值偏高,不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发病相对较少。育龄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变化、性生活活跃等因素,是念珠菌性阴道炎的高发人群。绝经后女性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萎缩,局部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发病。
2.性别因素:主要发生于女性,男性也可能感染假丝酵母菌,但一般症状较轻,多表现为龟头炎等。
3.生活方式: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乳酸杆菌生长,破坏阴道微生态环境,增加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机会;经常穿紧身化纤内裤、使用卫生护垫等,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和湿度增加,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繁殖;过度清洁阴道,破坏阴道的自净作用,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4.病史因素:患有糖尿病的女性,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内糖原增加,酸度增高,适合假丝酵母菌生长;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如接受化疗、放疗、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念珠菌性阴道炎。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外阴、阴道的情况,查看是否有红肿、白带异常等表现。
2.白带常规检查:取少量阴道分泌物进行显微镜检查,查找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以明确诊断。对于有症状但多次显微镜检查阴性的患者,可采用培养法。
五、治疗方法
1.消除诱因: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等药物,积极治疗糖尿病。
2.局部用药:可选用抗真菌药物放入阴道深部,如克霉唑栓、咪康唑栓等。
3.全身用药:对于未婚女性、不适合局部用药者或病情较严重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孕妇: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内环境改变,容易发生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时应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以局部用药为主,避免口服抗真菌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
2.儿童:青春期前女孩发病较少,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于儿童生理特点特殊,治疗时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教导孩子正确的擦拭方法,避免感染。
3.老年人:绝经后女性发病后治疗周期可能相对较长,且容易复发。在治疗的同时,可适当补充雌激素,以增强阴道黏膜的抵抗力。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
七、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选择棉质、透气的内裤。
2.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雌激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和雌激素,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4.避免过度清洁:不要频繁使用阴道洗液冲洗阴道,以免破坏阴道的正常微生态环境。
5.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