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患者晚上闹的原因包括生理节律紊乱(昼夜节律失调、睡眠-觉醒周期改变)、环境感知变化(光线影响、声音干扰)、身体不适因素(疼痛等躯体症状、膀胱功能异常)、认知障碍相关(时间和空间定向障碍、幻觉和妄想),应对建议有营造舒适环境、关注身体状况、维持正常作息、心理安抚。
一、生理节律紊乱
1.昼夜节律失调:老年痴呆患者的大脑神经递质系统等发生病变,影响了昼夜节律的调节机制。正常人体存在内源性的生物钟来调控睡眠-觉醒周期等生理活动,而老年痴呆患者的生物钟功能受损,导致晚上时觉醒度相对升高,出现躁动等表现。例如相关研究表明,老年痴呆患者脑内与昼夜节律相关的基因表达及神经递质如褪黑素等的分泌调节出现异常,使得夜间的睡眠-觉醒节律紊乱,进而引发晚上闹的情况。
2.睡眠-觉醒周期改变:患者的睡眠结构发生改变,夜间可能会频繁觉醒,浅睡眠增多,深睡眠减少。这种睡眠结构的异常会使患者在晚上处于一种相对不安稳的状态,容易出现躁动、吵闹等行为。有研究发现,老年痴呆患者的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的分布与健康老年人不同,夜间快速眼动睡眠期相关的脑区活动异常,导致夜间的异常行为增加。
二、环境感知变化
1.光线影响:晚上光线较暗,老年痴呆患者的视觉感知能力下降,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陌生感和不安感。他们难以准确判断周围环境的安全状况等,从而引发情绪上的波动,出现晚上闹的情况。比如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误以为有危险存在,进而表现出躁动不安。
2.声音干扰:夜间环境相对安静,一些轻微的声音在老年痴呆患者耳中可能被放大,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进而出现晚上闹的现象。例如夜间的风声、轻微的关门声等都可能成为刺激因素,引起患者的异常反应。
三、身体不适因素
1.疼痛等躯体症状:老年痴呆患者可能存在各种躯体不适,如关节疼痛、肌肉酸痛、尿频等。晚上人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身体的不适感可能会相对更明显,患者由于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不适,就可能通过躁动等行为来表现。例如有研究显示,老年痴呆患者中合并有骨关节疾病的比例较高,夜间温度降低等因素可能会加重关节疼痛,导致患者晚上闹。
2.膀胱功能异常:老年痴呆患者的膀胱控制功能减退,夜间可能会频繁出现尿意。频繁的尿意会干扰患者的睡眠,使患者处于一种不舒服的状态,从而引发晚上闹的情况。这是因为膀胱功能异常导致患者需要频繁起床排尿,而睡眠被多次打断后,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就会受到影响。
四、认知障碍相关
1.时间和空间定向障碍:老年痴呆患者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定向障碍,晚上时他们可能无法正确判断时间,觉得时间漫长且周围环境陌生。这种认知上的混乱会让患者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进而表现出晚上闹的行为。例如患者可能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在晚上感觉自己处于一个不熟悉的陌生环境中,从而出现躁动等表现。
2.幻觉和妄想:部分老年痴呆患者在晚上可能会出现幻觉和妄想症状,比如看到不存在的人、物体或产生一些不合理的想法等。这些幻觉和妄想会使患者处于恐惧、兴奋等异常情绪状态中,导致晚上闹。有研究发现,老年痴呆患者出现幻觉和妄想的概率在夜间会有所增加,这与夜间大脑的神经活动变化等因素有关。
五、应对建议
1.营造舒适环境:保持夜间室内光线柔和,可使用夜灯等。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噪音干扰。对于有膀胱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在睡前适当减少饮水量,并且帮助患者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以减少夜间因尿意导致的躁动。
2.关注身体状况:密切关注老年痴呆患者的身体不适情况,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躯体疾病,如骨关节疾病等,以缓解因身体不适导致的晚上闹的情况。
3.维持正常作息:尽量帮助患者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白天适当安排患者进行适度的活动,如散步等,以促进夜间的睡眠。同时,在白天可以适当让患者接触自然光线,帮助调节生物钟。
4.心理安抚:在夜间患者出现躁动等情况时,轻柔地安抚患者,通过温和的语言、轻轻的抚摸等方式让患者感受到安全和舒适,缓解其因认知障碍等导致的焦虑、不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