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精神因素及其他原因。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冠心病会因冠状动脉狭窄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胸闷,心力衰竭因心输出量减少、肺循环淤血致胸闷,心律失常因心脏电传导异常致胸闷;呼吸系统疾病里肺炎因炎症影响气体交换致胸闷,COPD因长期气道炎症、气流受限致胸闷,气胸因肺组织被压缩致胸闷;神经精神因素中焦虑症在不良情绪下可致胸闷;其他原因如贫血因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致组织器官缺氧胸闷,胃食管反流病因胃酸刺激食管神经致胸闷,不同年龄段及各有相关诱因。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时可引发胸闷。例如,劳力性心绞痛,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狭窄的冠状动脉不能满足心肌供血需求,就会出现胸闷,多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或闷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左臂等部位,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不同年龄段人群中,中老年人是冠心病的高发群体,这与随着年龄增长,血管老化、脂质代谢异常等因素相关,而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中老年人患冠心病风险。
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肺循环淤血时会出现胸闷,还可能伴有气短、呼吸困难、乏力等表现。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如儿童心力衰竭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而老年人多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有关,其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酗酒等会增加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心律失常: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引起心跳过快、过慢或节律不规则时,可出现胸闷症状。例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患者会突然感觉心跳明显加快,伴有胸闷、头晕等不适;而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心脏搏动过缓,也会导致胸闷。不同年龄都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生活方式中长期精神紧张、大量饮酒、饮用浓茶或咖啡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进而引起胸闷。
呼吸系统疾病
肺炎:肺部发生炎症时,炎症刺激肺部组织,影响气体交换,可出现胸闷,常伴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儿童肺炎多与病毒、细菌等感染有关,而老年人肺炎可能因机体免疫力下降、吸入刺激性气体等易患肺炎,生活方式中接触污染空气、人群密集处易感染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吸烟是主要的发病因素,患者长期慢性气道炎症、气流受限,会反复出现胸闷、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病情进展时胸闷症状加重,活动耐力下降。在急性加重期时,患者呼吸道感染等可诱发COPD急性加重,导致胸闷等症状明显加重。
气胸:因肺部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肺组织被压缩时会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气胸量较大时胸闷症状较明显,起病较急,部分患者是突然发生胸闷的情况,青少年发生自发性气胸时,可能因肺部先天发育因素或剧烈咳嗽、提重物、高空飞行等情况下诱发,需及时就医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进行相应治疗。
神经精神因素
焦虑症:患者在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状态下,可能会感觉胸闷,还常伴有心悸、气短、头晕、出汗等症状,且症状发作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基础,与精神压力大、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等因素相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尤其在面临生活重大事件压力大时,中青年人群中焦虑症导致胸闷的情况较为常见生活方式中长期高压工作环境、精神紧张等可增加焦虑症发生风险,进而引起胸闷。
其他原因
贫血: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组织器官缺氧时可出现胸闷,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表现,不同年龄段均可能发生贫血相关胸闷,儿童贫血可能与营养不良、失血等原因有关,而老年人贫血可能因慢性疾病、造血功能障碍等导致,生活方式中营养不良、缺乏运动等会增加贫血发生风险,进而出现胸闷。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神经时,可能会引起胸闷,常伴有烧心、反酸等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胸闷症状与进食后平卧等情况相关,中老年人因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因素,发生胃食管反流病导致胸闷的情况相对多见,生活方式中肥胖、饮酒、吸烟等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病发生风险,进而出现胸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