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的原因包括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及特殊人群情况,局部原因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阴虱等;全身原因有糖尿病、黄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不明原因外阴瘙痒等;特殊人群中妊娠期女性易因激素变化等发生妇科炎症等致外阴瘙痒且需注意护理,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下降易患外阴硬化性苔藓等致外阴瘙痒需注意清洁保湿。
一、局部原因
1.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假丝酵母菌引起,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以及尿痛,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研究表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是常见诱因,糖尿病患者阴道内糖原含量高,酸度增加,利于假丝酵母菌繁殖引发炎症导致外阴瘙痒。
2.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可伴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分泌物典型特点为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经性交直接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此外,还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
3.细菌性阴道病: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增多是发病原因,性生活频繁、多个性伴侣、阴道灌洗使阴道碱化等因素易诱发。
4.外阴硬化性苔藓:是一种以外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薄为主的皮肤疾病,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性交痛及外阴烧灼感,病变早期外阴皮肤发红肿胀,出现粉红、象牙白或有光泽的多角形小丘疹,进一步发展皮肤增厚似皮革,干燥、弹性差,晚期皮肤菲薄皱缩呈“卷烟纸”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性激素缺乏等因素有关。
5.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外阴皮肤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局部潮湿、搔抓和摩擦等慢性刺激有关,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患者常难以忍受而搔抓,搔抓又进一步加重皮损,形成恶性循环,病变皮肤增厚似皮革,色素沉着,出现苔藓样变。
6.阴虱:阴虱寄生于外阴及肛周体毛上,叮咬皮肤引起瘙痒,通常为阵发性剧烈瘙痒,夜间尤甚,局部可见丘疹、抓痕、血痂或青灰色斑,在阴毛上可发现阴虱或虫卵。
二、全身原因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尿糖对外阴皮肤的刺激,容易并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从而引起外阴瘙痒,有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也可能因全身代谢紊乱导致外阴瘙痒。长期高血糖环境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所以糖尿病患者出现外阴瘙痒时需警惕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2.黄疸:肝胆疾病引起黄疸时,血液中胆盐含量增高,可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全身皮肤瘙痒,也可能累及外阴引起瘙痒。例如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当黄疸程度较重时,外阴瘙痒症状可能较为明显。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主要症状是皮肤瘙痒,也可出现外阴瘙痒,严重时可影响孕妇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与雌激素、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胆汁酸淤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
4.不明原因外阴瘙痒:部分患者外阴瘙痒原因难以明确,可能与心理因素、局部皮肤干燥等有关,一些心理压力大、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不明原因的外阴瘙痒,另外,随着年龄增长,皮肤水分流失,局部皮肤干燥也可能导致外阴瘙痒。
三、特殊人群情况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等妇科炎症,从而引起外阴瘙痒。同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也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出现外阴瘙痒需及时就医明确原因。此外,妊娠期外阴瘙痒要注意避免过度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
2.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外阴皮肤变薄、干燥,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外阴硬化性苔藓等疾病,导致外阴瘙痒。此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可适当使用一些温和的保湿剂来缓解皮肤干燥引起的瘙痒,但需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