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的原因涉及内分泌、卵巢、子宫及其他等多方面因素。内分泌因素包括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卵巢因素有卵巢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因素包含子宫内膜损伤、子宫发育异常;其他因素涵盖生活方式(过度减肥、吸烟酗酒)和全身性疾病(重度贫血、慢性肝炎、糖尿病等)。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节食等致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可使月经量少,垂体病变也会影响;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会干扰生殖内分泌;年龄增长、医源性因素致卵巢功能减退,PCOS因雄激素升高等致月经量少;人工流产等致子宫内膜损伤,子宫畸形等致子宫发育异常致月经量少;过度减肥使雌激素水平降,吸烟酗酒干扰内分泌,全身性疾病影响月经致月经量少。
一、内分泌因素
1.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
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卵巢功能。例如,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节食等情况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使GnRH分泌异常,垂体分泌的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减少,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也相应减少,子宫内膜增生不足,从而引起月经量少。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的女性,其月经异常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垂体病变,如垂体肿瘤等,也会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导致性激素分泌失衡,引起月经量少。
2.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激素对女性生殖系统有重要影响。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雌激素合成减少,子宫内膜增生缓慢,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临床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月经异常的比例较高,通过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如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等可辅助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过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也可能干扰生殖内分泌,导致月经紊乱,包括月经量少。
二、卵巢因素
1.卵巢功能减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卵巢功能会逐渐衰退,尤其是在40岁以后,卵巢内卵泡数量减少,质量下降,雌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增生不良,导致月经量少。此外,一些医源性因素,如卵巢手术、放疗、化疗等,也可能损伤卵巢组织,引起卵巢功能减退,出现月经量少。有研究统计,因医源性因素导致卵巢功能减退的患者中,约一定比例会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
2.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患者卵巢内存在多个小卵泡,但难以发育成熟排卵。其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雄激素水平升高等有关。过高的雄激素会抑制卵泡发育,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月经量少,同时常伴有月经周期紊乱、多毛、痤疮等表现。临床中通过超声检查卵巢形态、性激素六项检测等可辅助诊断PCOS,研究显示PCOS患者中约多数存在月经量少的情况。
三、子宫因素
1.子宫内膜损伤
人工流产手术是导致子宫内膜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多次人工流产会使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子宫内膜变薄,从而引起月经量少。此外,刮宫术、子宫内膜炎等也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影响其正常增生和脱落,导致月经量少。有临床数据表明,有过人工流产史的女性,出现月经量少的风险明显高于无人工流产史的女性。
2.子宫发育异常
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如子宫畸形等,可能导致子宫内膜面积较小,从而月经量少。这种情况在青春期女性中也可能被发现,通过妇科超声等检查可辅助诊断子宫发育异常。
四、其他因素
1.生活方式因素
过度减肥:长期过度节食会使身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脂肪含量过低,而脂肪是合成雌激素的原料之一,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子宫内膜增生,导致月经量少。
吸烟酗酒: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和酒精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性激素的分泌和代谢,可能导致月经量少。有研究发现,吸烟女性出现月经异常的概率高于不吸烟女性。
2.全身性疾病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月经,如重度贫血、慢性肝炎、糖尿病等。重度贫血时,身体各器官组织供氧不足,包括生殖系统,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月经量少;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受损,会影响雌激素的代谢,进而影响月经;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导致月经紊乱,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