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一般治疗要避免刺激,如不热水烫洗、不搔抓、选纯棉衣物,做好皮肤保湿,根据不同年龄段调整保湿频率,同时调整生活方式,不过度忌口、保证睡眠和规律作息;药物治疗分外用和口服,外用有糖皮质激素类和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口服有抗组胺和抗生素类,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物理治疗有紫外线疗法和水疗,前者抑制免疫反应但注意防护,儿童和孕妇慎用,后者利用水特性治疗,要控制好水温、时间;特殊人群中,婴幼儿优先非药物治疗,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优先外用,老年人注意药物反应和相互作用,过敏体质患者治疗前测过敏原并留意用药过敏反应。
一、一般治疗
1.避免刺激:对于有湿疹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各种可能的刺激因素。如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热水烫洗皮肤,热水虽能暂时缓解瘙痒,但会破坏皮肤屏障,加重病情;也要避免搔抓,搔抓可能会引起皮肤破损,导致感染。在衣物选择方面,尽量选择纯棉、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羊毛、化纤等材质直接接触皮肤,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2.皮肤保湿:保湿是湿疹治疗的基础措施。患者可选择温和、无刺激的保湿剂,如凡士林、甘油等。在每天清洁皮肤后,趁皮肤还处于湿润状态时,及时涂抹保湿剂,保持皮肤的水分,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不同年龄段在保湿频率上有所不同,婴幼儿由于皮肤薄嫩,更容易干燥,可能需要每天多次涂抹;成年人可根据皮肤干燥程度,每天涂抹12次。
3.调整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调整对湿疹治疗也很重要。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芒果等,但对于并非明确由食物过敏引起的湿疹患者,无需过度忌口,以免导致营养不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因为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睡眠不足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湿疹。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外用药物是湿疹治疗的主要手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不同强度的激素药物,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副作用,在使用时要严格遵医嘱。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适用于头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2.口服药物:对于病情较重、瘙痒明显的患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以缓解瘙痒症状。若湿疹继发感染,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特殊人群中,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药物时要格外谨慎,许多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的健康,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老年人由于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儿童用药则需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型,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三、物理治疗
1.紫外线疗法:紫外线光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皮肤,抑制皮肤免疫反应,减轻炎症。适用于慢性、顽固性湿疹患者。但紫外线疗法可能会引起皮肤干燥、红斑等不良反应,治疗时要注意防护眼睛和生殖器等敏感部位。儿童和孕妇需谨慎使用该治疗方法,因为紫外线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胎儿的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2.水疗:水疗是利用水的温度、压力等物理特性来治疗湿疹。如矿泉浴、淀粉浴等,可清洁皮肤、减少皮肤表面的细菌和过敏原,还能改善皮肤血液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但在进行水疗时,要注意水的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冷或过热的水刺激皮肤,一般水温以3237℃为宜,每次水疗时间1520分钟。
特殊人群在湿疹治疗过程中应格外注意。婴幼儿皮肤娇嫩,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湿疹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治疗时,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做好皮肤保湿,注意室内温度和湿度调节。用药时要选择安全性高、刺激性小的药物,避免使用含激素强的药物。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治疗湿疹时需考虑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外用药物,如需口服药物,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在治疗前应进行过敏原检测,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在使用新药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