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反复低烧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细菌感染(如结核杆菌、布鲁氏菌等)、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肿瘤(如血液系统肿瘤、实体肿瘤)、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以及环境因素、神经功能性低热等,不同因素在发病年龄、人群特点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各有差异。
一、感染性因素
(一)病毒感染
1.常见类型及特点: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引起的感染。病毒可在体内持续引起免疫反应,导致反复低烧。例如,EB病毒感染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除了反复低烧外,还可能出现乏力、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与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感染,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更易受EB病毒侵袭,因为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
2.细菌感染:
结核杆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感染是导致反复低烧的常见原因之一。肺结核较为多见,患者除低烧外,还可能有咳嗽、咳痰、咯血、盗汗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感染结核杆菌,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结核杆菌后更易出现反复低烧等不典型表现;儿童感染结核杆菌多与密切接触肺结核患者有关,且症状可能相对隐匿。
其他细菌:如布鲁氏菌感染,多与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食用相关乳制品等有关,患者会出现反复低烧、关节疼痛、乏力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病,从事畜牧业等相关职业的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二)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较为常见,可引起支原体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低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相对较高,其发病是由于支原体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引起免疫炎症反应导致。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育龄女性,患者可出现反复低烧,还伴有面部红斑、关节痛、口腔溃疡等多系统症状。其发病机制是自身免疫系统紊乱,产生多种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发病,育龄女性雌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参与发病过程。
2.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累及关节,也可出现反复低烧,同时伴有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与自身免疫异常、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关节滑膜炎症,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二)恶性肿瘤
1.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患者除反复低烧外,还可能有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及青少年白血病有其特定类型特点,发病与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同时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2.实体肿瘤:某些实体肿瘤在早期可能表现为反复低烧,如肾癌、肝癌等,肿瘤组织坏死吸收等因素可引起机体发热反应,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肿瘤的发生发展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年龄因素可能影响肿瘤的发生概率及表现。
(三)内分泌代谢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可出现反复低烧,还伴有多汗、心悸、多食、消瘦等症状,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发病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甲状腺功能异常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产热增加从而引起低烧。
2.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患者可出现反复低烧,同时伴有乏力、食欲减退、血压降低等表现,各年龄均可发病,发病原因包括自身免疫、结核等多种因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影响机体的代谢及应激等功能,导致体温调节等出现异常。
(四)其他因素
1.环境因素:长期处于高温环境或穿着过厚等,可能导致体温调节暂时出现波动,引起类似反复低烧的情况,但一般脱离该环境后体温可恢复正常,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因环境因素出现这种体温变化,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更易受环境影响。
2.神经功能性低热:多见于青年女性,体温波动一般在0.5℃左右,早晚温差相对较小,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失眠、心悸等,发病机制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有关,年龄和性别因素有一定影响,青年女性相对更易出现神经功能性低热。